顯示包含「Health - 消化系統」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Health - 消化系統」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

廣州生物藥廠,高價徵健康糞

2024年11月9日 - 信報

隨於從糞便提取與過濾腸道菌群的技術愈趨成熟,在生物醫藥領域逐步形成產業規模。位於廣州國際生物島的生物醫藥公司廣東弘元普康醫療科技,在網上平台公開徵求糞便,每次提供「合格糞便」可得200元(人民幣.下同)補貼,季度最佳提供者還可獲1000元鼓勵金。

2024年10月4日星期五

腸道微生態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 林盈吟

2024年10月4日 - 信報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數據,心血管疾病(CVD)每年導致1790萬人死亡,佔所有死亡人數的32%,其中85%與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直接相關。

目前針對這些風險的干預措施,例如一線藥物他汀類,有益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除了遺傳因素外,營養和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等環境因素,也被認為對該疾病的發展很重要。尤其腸道菌群失調是CVD的一個關鍵危險因素,亦與肥胖和糖尿病的發展有關。

2024年9月9日星期一

微生態與濕疹 - 侯鈞翔

2024年9月9日 - 信報

濕疹是一種常見疾病。怎樣常見?繼新冠大流行後,全球進入一個過敏加速期。專家估計,全球發達地區將進入一半人口患有過敏,香港也很快步其後塵。基因、免疫失調及環境因素都是已知濕疹及過敏症病因。

皮膚微生態

近年,皮膚的微生態,又叫第二皮膚(second skin)。它由不同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甚至某些原生生物等集合組成。正常的微生態,不單不會對身體產生感染傷害,反而對保護皮膚、皮膚的完整性、抵禦外來病菌侵襲,原來有不可或缺的功用。

2024年9月4日星期三

你還一日飲8杯水嗎? - 馮家俊

2024年9月4日 - 信報

已記不起從什麼時候開始,喝8杯水成為了大家熟悉的健康建議。子女生病時,父母會苦口婆心地叮囑多飲水;女朋友經痛時,無助的伴侶也只能吐出一句多點飲暖水來安慰。整個社會都很強調飲水的好處,似乎多飲水就是對身體有幫助。事實上,沒有一個健康建議適用於所有人。你是否有想過,飲過多的水會帶來健康隱患?

中醫學早在《黃帝內經》成書時,已有記載對身體水液循環的觀察。水進入胃部後,需經過「氣化」作用,由脾的運化功能將水液輸送到其他器官。如果消化功能減弱,水循環亦會減慢,身體就會出現積水。這時如果再多喝水,身體負荷更重,水份積聚更嚴重。

2024年9月2日星期一

徹底翻熱仍可食物中毒? - 蔡偉樂

2024年9月2日 - 信報

早陣子,腐乳事件經過發酵,最終老字號結業。事件源自腐乳裏的蠟樣芽孢桿菌超標。蠟樣芽孢桿菌可以導致腸胃炎及食物中毒,但平時好像很少聽見或在化驗報告中看到這細菌,因為即使在大便中種到該細菌,不一定代表它是致病原,一般的大便種菌未必將其報告。

另外,即使沒有活的細菌,只要進食了其毒素,一樣可以致病。

蠟樣芽孢桿菌基本上可說是無處不在,通常在植物、蔬果和穀物的表面較多,其他食物例如肉類和魚類也可見到其蹤影。它的致病原因是源自毒素,引起的症狀可以分為兩種,嘔吐型和腹瀉型。

2024年7月26日星期五

BMI迷思? - 黃煒燊

2024年7月26日 - 信報

脂肪肝其實不會無故出現。當我們身體吸取多過能夠處理的養份,就會產生脂肪,並包裹包括肝臟以內的內臟。所以,通常脂肪肝患者都會有其他代謝疾病,包含超重、肥胖、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風險因素。在芸芸風險因素入面,有兩個特別重要,第一是糖尿病,第二是中央肥胖。尤其亞洲人看上去好像不太肥,但量度腰圍的時候反而粗,即脂肪積聚在內臟、肚腩等等,對健康特別差。

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

肝病元兇是脂肪? - 黃煒燊

2024年7月12日 - 信報

身體最理想狀態,是「收入」跟「開支」平衡,即吸收幾多,用出去的就有幾多,如果遇上脂肪,身體也會盡量希望儲存在皮膚下層;然而,如果我們攝取的養份,超越了我們的應用,就會發生營養過盛,當這個情況超過皮下脂肪可以處理的份量,脂肪就會遊走到其他地方,如進入肝臟裏面,這情況稱之為脂肪肝。

近年,有研究指出,這些脂肪亦會在其他內臟積聚,包括胰臟和心臟等等,從而影響別的器官健康。因為兩個原因,醫學界愈來愈重視脂肪肝:第一,脂肪肝在本港變得十分普遍,香港至少三成成年人口患有脂肪肝;第二,脂肪肝會引致一些嚴重的肝病,包括肝癌及肝衰竭。在美國,脂肪肝已經是第二號殺手,在他們的肝臟移植輪候冊入面,脂肪肝排名第二,超越了我們平時熟悉的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等。

濕疹和腸道健康 - 林盈吟

2024年7月12日 - 信報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會導致皮膚瘙癢、乾燥且經常疼痛。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皮膚健康和腸道健康可能是有聯繫的,而腸道微生物態──生活在你腸道中的菌群部落──或會發揮作用。

以下,筆者將探討腸道微生態與最常見的濕疹類型(異位性皮炎)之間的可能關係,更說明使用益生菌食品和補充劑促進腸道健康是否有正面效用。

何謂濕疹,是什麼原因導致?

港大:脂肪肝加快乳腺癌惡化

2024年7月12日 - 信報

乳腺癌被視為一種系統性疾病,患者常伴有其他代謝類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是本港及全球女性最常見癌症之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陳建萍博士領導團隊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俗稱脂肪肝)患者的肝臟,會過量分泌一種肝臟因子FGF21,或會加快乳腺癌腫瘤生長。這發現為中醫「乳病從肝」理論提供現代科學證據,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細胞死亡與疾病》。

FGF21為一種肝臟因子(Hepatokine),是由肝臟分泌的蛋白質。現時有研究發現,脂肪肝等肝臟疾病會出現FGF21分泌異常,且可誘發肝癌、甲狀腺癌和肺癌等多種癌症,但對乳腺癌的具體作用未見提及。港大引述臨床研究發現,脂肪肝患者同時患有乳腺癌的機率,約為正常人的1.4倍,且會影響乳腺癌的惡性程度。

2024年7月9日星期二

益生菌點揀至啱?

DaddyPow我自己每天都食益生菌,已經食了好多年,手頭有兩款益生菌會隔日輪流食的,今次跟大家分享益生菌的基本知識、選購技巧以及注意事項,幫助你更好地挑選適合的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的作用

益生菌是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存在於腸道內,其實人體的腸道裡住滿大量微生物,包括細菌,而當中有部份是有害菌。醫學實驗證實,如果腸道中的有害菌長期過多,就會增加有害物質的產生。益生菌能夠平衡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並有助於防止一些腸胃疾病。常見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雙歧桿菌屬(Bifidobaterium),乳酸桿菌能夠在代謝糖分的同時產生乳酸,雙歧桿菌就能製造出乳酸之餘,亦能製造出維他命B群及醋酸。兩者都能酸化腸道環境,抑制害菌繁殖,緩解消化不適與便秘。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什麼才算是益生元 - 林盈吟

2024年6月14日 - 信報

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提出了最新的共識觀點,將益生元重新定義為「被宿主微生物選擇性利用的基質,賦予健康益處」。

益生元必須符合3個標準:(a)對胃酸度的抵抗力、哺乳動物酶的水解性和胃腸道吸收性;(b)能被腸道菌群發酵;(c)選擇性刺激與健康和福祉相關之腸道細菌的生長和/或活性。

來源於植物之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是益生元的重要來源,另外有非碳水化合物物質亦發現具益生元潛力,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多酚。據估計,植物多酚總攝入量的5%至10%會到達結腸,在那裏它們可以被腸道微生物群以不同程度代謝,繼而產生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短鏈脂肪酸。

2024年4月5日星期五

隔夜飯餸食物中毒 - 陳靖邦

2024年4月5日 - 信報

自幼父母教我們節儉是美德,剩餘的食物不要丟掉,留待下一餐再食。又或者用隔夜飯來炒飯,才會有好味道。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結果表示,大腸癌患者中有七成人在罹患癌症前,習慣在一周內食用兩次以上的反覆加熱剩菜剩飯。

隔夜蔬菜、海鮮、半熟蛋、銀耳、蘑菇和濃湯都可能含有高濃度硝酸鹽。特別是隔夜綠葉蔬菜,在經過烹煮後會形成有毒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生成亞硝胺,一種已知的致癌物,從而增加胃癌、腸癌、肝癌等癌症風險。除了亞硝酸鹽外,隔夜食物還可能產生其他有害物質。當溫度介於攝氏4至60度的範圍內,食物中細菌和霉菌快速繁殖,並產生毒素,當中有些毒素不會因加熱而分解,並引起食物中毒。

2024年4月3日星期三

人有我有脂肪肝熱潮 - 大姑媽超人

病因:
正常肝臟含脂肪類物質 4 至 7%;脂肪肝超過 30%;形成與飲食和作息大有關係;也有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在發展中地區)

後果:
肝細胞纖維化會逐漸導致硬化,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也可導致整體各器官功能衰退);造成磷脂、血漿蛋白減少,影響神經、血管及免疫系統的功能

病徵:
  • 早期無病;中後右側肋骨下不適、下墜感
  • 肝功能不足的眼睛症狀徵狀:眼睛乾澀代表肝腎陰虛,或有刺痛、見風流涙;目有血絲即肝火上引,或有腫痛、頭暈、頭痛,便是肝火內熱
病機:
  1. 肝臟整體功能或單脂肪代謝失效(根源可有好些可能:肝氣不暢、氣鬱,肝血虛,肝火等);部份患者缺乏維他命 C
  2. 胃的消化功能未能配合進食量或作息
  3. 水液代謝、微循環不足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腸癌、瘜肉和腸道微生態 - 陳靖邦

2023年12月15日 - 信報

大約50歲的男士,從政府宣傳中知道大腸癌在他的年紀發病非常普遍,所以想做檢查。不過,他非常害怕照大腸內窺鏡,所以選擇檢查大便中的細菌,去估計患上大腸癌和瘜肉的機會。報告顯示他患有大腸瘜肉機率比較高。最終男士克服恐懼完成照大腸內窺鏡,真的發現他有大腸瘜肉,即時割除及取去化驗,幸好良性。他很擔心未來會有機會再患上大腸瘜肉,甚至演變成大腸癌,所以不斷在網上找資料,並且聽從勸喻立即戒煙戒酒、多做運動、改變飲食習慣和積極減肥。

2023年12月13日星期三

抗生素與大腸健康(三) - 施蘊知

2023年12月13日 - 信報

前文提到抗生素可能會引致腸道難辨梭菌感染,亦會讓腸道容易有瘜肉問題。更嚴重的,原來抗生素也與大腸癌的發生有關。大腸癌是香港第二常見癌症。在2020年,新症共5087宗,即每10萬名香港人口中有68宗新增個案。大腸癌在本港致命癌症排名中排第二,於該年有2287人死亡。全球情況大致一樣,它是第二名的癌症殺手。在2020年,有超過190萬新症,導致逾93萬死亡病例。近年大腸癌個案有上升的情況,亦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值得大家關注。

早前有一篇醫學期刊的瑞典研究,發現服用抗生素會增加大腸癌風險。研究從瑞典國家登記資料庫中,收集由2005年至2016年的大腸癌個案。共有40545人,對照202720沒大腸癌者。發覺服用抗生素,會增加近端大腸癌(即靠近小腸)的風險高達17%。

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

抗生素與大腸健康(二) - 施蘊知

2023年11月15日 - 信報

相信大家對「大腸瘜肉」一詞並不陌生;這是指腸道表面不正常的增生現象,大可分為增生性或發炎性瘜肉及腺瘤。大部分患者初期沒明顯病徵,但瘜肉在一定機率下長大後演變成癌症時,患者身上會出現較明顯症狀,包括大便帶有黏液或血、糞便出現顏色變化(例如變紅色或黑色)、大便習慣開始改變(如便秘或腹瀉及肚痛)。肥胖、不良飲食習慣、吸煙飲酒及家族史等因素,都有可能讓你成為大腸瘜肉的「高危一族」;值得留意的是,原來有沒有服用過抗生素,也與大腸瘜肉息息相關。

2023年10月18日星期三

抗生素與大腸健康(一) - 施蘊知

2023年10月18日 - 信報

抗生素是現今醫學常用的藥物之一,主要用作治療及預防細菌感染,可殺死病菌,或使其停止繁殖。抗生素有不同類型,用來針對各種細菌。其選擇具不同考慮因素,例如病人的藥物史等,所以抗生素的用法是由醫生經過慎重考量而處方的。但抗生素亦可帶來其他問題,其中一種便是腸道難辨梭菌感染。

人體腸道內有超過100兆的微生物,其中有「好」與「壞」的微生物。若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時,即「好」的微生物不足以制衡「壞」的微生物,難辨梭菌便有機會乘機入侵,引起感染。難辨梭菌的腸道感染症狀,包括發燒和腹瀉等。嚴重者可能會產生併發症,如毒性巨結腸症及敗血病等。

2023年10月6日星期五

關於人類腸道微生態,你不知道的事(下) - 林盈吟

2023年10月6日 - 信報


上文提到,筆者無意中翻查到一篇文章以簡短、輕鬆的篇幅,帶出近年科研熱門話題──腸道微生態。

本文將會延伸一些關於腸道微生物的有趣知識。

14. 來自健康「瘦人」的糞便微生物群,經移植後,發現可成功改善男性代謝綜合症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這指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程度,胰島素感受性愈好,愈能幫助血糖進入細胞。身體細胞能夠有效率地使用血中葡萄糖,也就有效地降低血糖數值。反之,胰島素感受性不良好,便是「胰島素阻抗性」,患糖尿的風險亦增加。

15. 飲食似乎對腸道微生態具最強大的影響力。常見於加工食品中的食物添加劑,尤其含有乳化劑和類似洗滌劑的化學物質,可能會損害腸壁,連帶導致「腸漏症」和全身系統性炎症,再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炎症性疾病的風險。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關於人類腸道微生態,你不知道的事(上) - 林盈吟

2023年9月8日 - 信報

筆者最近翻查文獻,無意中讀到一篇有別於一般學術研究、冗長的論文,是以簡短篇幅輕鬆帶出近年熱門話題。

科學正在爆炸式發展,而我們只是處於理解這一切的早期階段,所以這裏分享一些關於腸道微生物的資訊,讀者可能會發現有用。

1. 除非避開所有大眾媒體,否則你很可能會聽過人類微生物,特別是腸道微生物,以及人們如何為了科學目的,對自己的糞便進行採樣,服用益生菌,吃大量乳酪、康普茶或泡菜,試圖培養「好」細菌。

2. 微生物態被定義為棲息在人體中的所有細菌、病毒、真菌、古細菌和真核生物。尤其腸道微生物群,現在被認為是一個具有不同代謝和免疫活性的獨立「器官」,統稱為「第二人類基因組」。微生物群研究的兩個主要領域包括分類多樣性,以確定「誰」在那裏,以及功能宏基因組學,以確定「它們」在做什麼。

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打倒痔瘡無有怕 - 嚴浩瀚

2015年9月15日 - 蘋果

中西方都有服用無花果治療痔瘡的案例,吃法大同小異,我篩選了一下。

1,用乾無花果3、4粒,熱水沖洗一下,換乾淨熱水泡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先喝一大杯溫水,空腹吃,也喝掉泡無花果的水,同時也再泡三、四粒,到晚上吃,連續吃三到四星期。

其實很多案例顯示,服用幾天後已經有效。

2,空腹直接連皮吃新鮮無花果(有些超市有新鮮無花果),譬如每頓飯前吃兩粒,關鍵是也必須喝足夠的溫水,一天最少8杯。

3,買不到新鮮無花果,也可以用乾無花果,先洗一洗,用溫水送。乾無花果不難吃,我喜歡吃無花果,有時候也買來當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