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 - 信報
已記不起從什麼時候開始,喝8杯水成為了大家熟悉的健康建議。子女生病時,父母會苦口婆心地叮囑多飲水;女朋友經痛時,無助的伴侶也只能吐出一句多點飲暖水來安慰。整個社會都很強調飲水的好處,似乎多飲水就是對身體有幫助。事實上,沒有一個健康建議適用於所有人。你是否有想過,飲過多的水會帶來健康隱患?
中醫學早在《黃帝內經》成書時,已有記載對身體水液循環的觀察。水進入胃部後,需經過「氣化」作用,由脾的運化功能將水液輸送到其他器官。如果消化功能減弱,水循環亦會減慢,身體就會出現積水。這時如果再多喝水,身體負荷更重,水份積聚更嚴重。
胃脹胃痛
大部分胃「頂脹感」以及胃氣增多,都源於胃部的濕度平衡失調。脾胃功能減弱,處理不了多餘水份,水份在胃腸部積聚,形成積液,中醫稱之為「脾虛濕困」。這類胃部不適往往伴隨着口淡、食慾減退、胃腸時常有水鳴聲。這時再不停補充水份,胃腸不適感必然加重。
舌頭異象
如果要知道身體是否有積水情況,最容易學習的方法就是觀察自己舌頭。舌頭如果顏色比正常淡色,舌苔厚,舌體面積大而邊緣有齒痕,代表身體已經出現積水問題。照鏡除了整理儀容,還可以透過望舌了解到當日身體狀況。如呈現以上情況,就不能再肆無忌憚飲水,而需要嚴格控制進水量。
胸悶氣喘
如身體出現胸悶、氣提不上來、呼吸不順暢,就是心臟功能減弱的訊號。心衰竭是最常見死因之一,因此當心臟呈現功能減弱的訊號,應當密切留意。從中醫角度,有不少中藥和藥方都有強心作用,例如桂枝、黃芪、人參等。反之,這時再多喝水,會增加身體處理水液的負擔,令心臟更吃力。
飲水這件生活上可能我們毫不經意的事,其實也是大有學問。多並不一定好,最重要適量,剛剛好就很好。如何好好喝水,讓身體舒適,下回待續。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