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星期六

天堂地獄,如影隨形 - 醉一先生

2024年12月14日 - 信報

陰陽一體而兩面,善惡在於一念之間,故有人的地方就有善惡,有善惡的地方就有天堂和地獄。

天堂與地獄乃對善與惡的回應,兩者皆存在於意識界,若無意識界,則無生老病死,究因基於意識流𨍭,令人既在生裏打滾,又往死裏打轉,以致因果相逐,生死相纏,業報循環,遭受無間之苦,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鬼日(冬至)陰氣重,最宜採日精 - 伍懷璞

2024年12月14日 - 信報

今年的冬至日在12月21日(星期六)。每年的冬至日「夜最長,日最短」,這天亦是陰氣最重、陽氣最弱的時刻,故有人又笑稱冬至為「鬼日」(「鬼日」便該曬太陽),按易經「天人合一」理論認為,此時人體的陽氣最弱,正是最易受陰氣所侵之時,從而影響情緒、健康、工作、甚至是運勢。若能懂得善用冬至這一天始多曬太陽,並結合熱水浴與中藥調理、適量運動等,不僅可平衡陰陽,還能改善來年個人健康及運勢。

喬拉尼領敍利亞變天,內戰大贏家,「911」後投向聖戰

2024年12月14日 - 信報

敍利亞政權變天,伊斯蘭武裝組織「沙姆解放組織」(HTS)帶領反對派武裝閃電推翻總統巴沙爾,HTS領袖喬拉尼(Abu Mohammad al-Golani)憑革新意識形態、改變軍事戰略以及轉變効忠對象,不斷鞏固勢力,終於成為敍利亞內戰的贏家。現年42歲的喬拉尼,其真實名字為夏拉(Ahmad al-Sharaa),化名主要是紀念家族來自目前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其人生也記載了敍利亞的近代史。

張忠謀自傳(五之二):一美元改變命運,晶片從此起風雲 - 張忠謀

2024年12月14日 - 信報

我於1952年9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考獲機械系學士學位,次年9月獲碩士學位。

獲碩士前的3個月還有一件大事:我結婚了。妻子也是從上海來的中國學生,我與她在結婚前已交往兩年了。

博士兩度落第  打擊沉重

當時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多半都讀到最後一個學位,也就是博士學位。這是環境使然,當時中國人要在美國找一份好職業不容易。政治界不用說了,沒有中國人問津;金融、法律、管理、行銷都被認為很難打進去,只有科技教學或研究才是中國人可以找到好工作的職業;而科技教學或研究又最重學位,難怪中國學生要讀到博士方肯罷休。當然也有例外,我有幾位中國同學在香港有家族企業,他們就在學士或碩士學成後,回香港在家族企業裏做事,但是這些是極少數的例外。

張忠謀自傳(五之一):台積電之父張忠謀的戰火歲月 - 張忠謀

2024年12月12日 - 信報

編按:張忠謀1987年創辦台積電,引領台灣在世界級半導體競賽中勝出,他優越的領導力與擘畫眼界,固然令外界好奇;1931年生於浙江寧波,經歷二戰的顛沛苦難,繼而赴美求學,其傳奇一生同樣不容錯過。本報獲台灣「天下文化」授權,連載由張忠謀親撰的《張忠謀自傳》上下冊摘要內容,供讀者分享。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

18歲以前,我已逃了3次難,住過6個城市(寧波、南京、廣州、香港、重慶、上海),換了10間學校,歷過槍炮(香港)和轟炸(廣州、重慶),穿越過戰線(自上海至重慶);我曾有無憂無慮的童年(香港),也嘗到了慷慨激昂、抗戰時期的中學生活(重慶);更嘗到了離家去國,不知歸期的悲哀(自香港去美國)。

比特幣供應有限說存在謬誤 - 涂國彬

2024年12月14日 - 信報

之前本欄以不同角度,剖析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資產,包括是否符合貨幣定義、是否屬於龐氏騙局、其投資投機需求的信念體系、財富效應的量度方式等,獨欠一個角度,就是供應。本文集中討論之,完成後,相信4篇文章有助讀者較完整地了解這類資產的思考框架。

AI大行其道,管理人何以自處 - 麥子嫣

2024年12月14日 - 信報

近年愈來愈多人體會到人工智能(AI)的厲害之處,在工作和學習上可能會帶來巨大挑戰。今年諾貝爾獎中,物理學和化學獎得主都與此方面貢獻有關,再加上相關科技巨企的投資回報突出,突然間,人人都在談論。

說起來,第一位以研究AI有關題目而知名的諾獎得主不是今屆,而是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Herbert A. Simon,他亦是首位並非系出經濟學的學者得此獎。

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

從「打擦邊球」看青年就業難 - 高天佑

2024年12月13日 - 信報

內地網絡近日有兩宗「花生」新聞備受議論,第一宗關乎退役體操世界冠軍吳柳芳轉型做網絡主播,由於衣着性感,被另一位前運動員、奧運金牌得主管晨辰批評為「打擦邊球」,但結果網絡輿論一面倒力撐吳柳芳。另一宗新聞緣於網紅「羊毛月」在直播中嘲諷「00後」青年找不到工作、「怎麼整頓職場」,隨即惹起眾怒,導致他「掉粉150萬」。這兩宗事件皆觸及現今內地年輕人「搵工難」痛楚,目前官方統計的青年失業率接近20%,明年形勢更不樂觀,相關議題可能愈來愈惹火。

時光倒流20年,買Google定Domino's? - 李聲揚

2024年12月13日 - 信報

時光倒流20年,Google(GOOG)和Domino's Pizza(DPZ)都在2004年招股上市。二選一,你揀邊間?

早前DPZ受關注,因股神畢非德的旗艦巴郡增持。巴郡囤積大量現金,似乎認為股票太貴,買不下手,偏偏卻增持了DPZ,難道覺得抵買?

人幣若貶值,香港更冷清 - 寧思雋

2024年12月13日 - 信報

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表明,正式上任後會額外加徵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一成關稅,更聲稱可能大幅加稅六成,以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為應對關稅威脅,據報中國有意讓人民幣貶值,令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更低,從而抵消關稅的增幅。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官方已考慮讓人民幣兌美元的滙價跌至7.5的水平,較目前的7.25有約3%的跌幅。

2024年12月12日星期四

隱形殺手脂肪肝 - 陳靖邦

2024年12月12日 - 信報

脂肪肝,一個跟「吃」息息相關,又常被忽略的肝臟疾病。

試想像一下,肝臟就像一家超級工廠,日夜不停為你代謝毒素、製造蛋白質、儲存能量。當你血液裏的糖份太多,肝臟就會把糖份變為脂肪作為儲存。脂肪肝就是被這一群不速之客──油膩脂肪──入侵了這個工廠,佔據了生產線,讓工廠運作效率大打折扣。

初期可能只會感到些微疲倦、食慾不振、皮膚暗啞、出現色斑,或者腹部隱隱作痛。這些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甚至只歸咎於熬夜、壓力巨大等其他原因。然而,這些微小的訊號,可能是肝臟發出的求救訊號!

全民認識「拔罐療法」(二) - 范蕊

2024年12月12日 - 信報

拔罐究竟是「補法」或是「瀉法」?這要取決於對疾病正邪變化認識及拔罐產生的作用而論,我們知道疾病是正邪相爭的過程,治療總原則就是扶正祛邪。若以拔罐而言,刺激輕柔,作用時間短,起興奮作用,屬於補,為扶正;吸拔力重,作用時間長,抑制生理功能,屬於瀉,則為祛邪。拔罐可發揮補益的作用,亦可以平補平瀉,調整陰陽,但臨床應用更多以瀉法為主,或者說在祛邪方面作用更為突出。

2024年12月11日星期三

Jaguar Copy Nothing,定Copy Everything?

意料之中,Jaguar的「Copy Nothing」,最終被惡搞成「Copy Everything」!

汽車的發明已超過250年,第一輛燃油引擎汽車由Mercedes-Benz於約140年前推出。若以工業大規模量產作為分界,一般公認首款是Ford Model T,而這也是超過100年前的事了。試問在過去百餘年的歲月中,任何千奇百怪、別樹一幟、人畜無害、老少咸宜、突破傳統或堪稱傳世的設計,即使未見於量產型號,在讓設計師盡情發揮的概念車(Concept Car)階段,應該早已嘗試過或曾經亮相於世。

77諾獎得主反對美衞生部長提名

2024年12月11日 - 信報

接近八十名諾貝爾獎得主聯署促請美國國會,否決候任總統特朗普以小羅拔甘迺迪(Robert Kennedy Jr.)為衞生部長的提名,擔心將危害公眾健康。

斥小羅拔甘迺迪抹黑疫苗

這封周一(9日)致參議院的公開信,獲77名諾貝爾醫學、化學、經濟及物理獎得主聯署,包括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的應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美國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魯夫昆(Gary Ruvkun)。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 - 車品覺

2024年12月11日 - 信報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蘭德(CarlIver Hovland),最早提出休眠效果或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訊息來源在記憶的聯繫,隨時間而逐漸脫鈎,忘記訊息傳播的來源,只保留內容的模糊記憶。

五、休眠效果 / 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都製作了宣傳電影。這些電影旨在激發國民對自己國家的熱情。由於美國在宣傳上投入巨大,戰爭部決定調查這些開銷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於是進行了多項研究,以探索這些宣傳片對普通士兵的影響。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更大回報 - 車品覺

2024年12月4日 - 信報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及圖靈獎得主,提出有限理性理論(Bounded Rationality)。他認為人類在決策時,受到有限的認知能力、時間和訊息的限制,決策者往往追求「滿意」而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讓我用以下例子解說一下。

四、風險(Risk)與不確定性(Uncertainty)的區別/抉擇:

假設有兩個盒子,盒子A裏有10個球:5個紅球和5個黑球。盒子B也有10個球,但你不知道有多少紅和黑。如果你閉着眼從其中一個盒子抽出一個紅球,你就贏了10元。你會選擇哪個盒子:A還是B?大多數人會選擇A。讓我們從頭再玩一次,使用完全相同的盒子。這次,如果你能抽出一個黑球,你就贏得10元。你現在會選擇哪個盒子?很可能你還繼續選擇A,但這是不合乎邏輯!在第一輪中,你選擇在盒子A裏抽,是認為盒子B裏的紅球比A更少(換言之,盒子B的黑球比A更多),若按道理來說,第二輪應該選擇B。其實你還是在選擇「確定性」,而放棄更多的可能性呢!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 - 車品覺

2024年11月27日 - 信報


二、熱手效應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這個概念雖源於籃球比賽,人們觀察到當某球員連續得分後,似乎更有可能繼續得分,這種觀念也廣泛存在於其他領域。

以賽馬評論員為例,這個心理偏差經常在其評論顯現。當一位練馬師旗下的馬匹連續贏得兩場比賽後,評論員和馬迷往往會認為,同一練馬師訓練的馬匹會有更高獲勝概率,因而在下一場比賽成為投注選擇。

隨機當規律,決策易迷信 - 車品覺

2024年11月20日 - 信報

上周專欄賣了個關子,迅即就有幾位朋友同時追問筆者,優秀的決策者應該具備什麼素質。這件事情讓我想起從前在阿里巴巴的時候,筆者寫了一本公司內部小冊子,內容涉及決策時一般人容易出現的盲點。於是忽發奇想,不如重新整理在專欄公諸同好,希望能起教學相長的作用。

一、模式幻覺

你有沒有在雲朵中隱約看到面孔,或在雲石中看到動物的輪廓?當然,這是完全正常的,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喜歡尋找規律,就像古代商旅看到北斗七星來指引方向一樣。現代商業領袖亦希望在數據尋找成功的路徑,但這種模式識別的本能有時也會誤導我們。相信大家都熟悉澳門賭場的骰寶「賭大細」,如果我問讀者是否可以從5局「大大大小小」這個序列找出什麼規律,那以上的序列會讓你聯想到下一鋪很大機會開大還是小。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訪問了數百人類似上述的問題,大多數人相信這些序列不是隨機的,他們認為之後一定有什麼規律存在。

尹錫悅一旦下台,圍堵中國壓力減

2024年12月11日 - 信報

南韓於十二月三日驚見一幕全球錯愕的「戒嚴鬧劇」,該國總統尹錫悅忽然頒布緊急戒嚴令,正當人人摸不着頭腦之際,國會議員衝破軍隊防線,投票一致通過解除戒嚴令。這齣鬧劇好比曇花一現,僅是短短六個鐘頭,不過後遺症相信將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因為執政黨和反對黨就着尹錫悅是否應該下台而展開拉鋸戰,南韓局勢不知混亂到何時才恢復穩定。

犯了眾怒的尹錫悅在執政黨國民力量護航之下,暫時避過彈劾一劫。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表示,將推動尹錫悅提前卸任,總統離職前不會處理包括外交的國政事務,韓東勳與總理韓德洙共同視事。尹錫悅儘管被架空,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咬着不放,非要將他攆下台不可。民眾示威也聲勢浩大,周末有一百萬人參與。

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追憶與放下 - 孜然

2024年12月10日 - 信報

朋友傳來新聞,關於中山美穗逝世;作為成長回憶的重要部分,難免為她的離逝悵然若失。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及《東京日和》,都是追憶/尋回愛情的故事,她於人生不同時期飾演的藤井樹與陽子,投射兩種截然不同的痛。陽子的孤單,被困在自我建構的孤島上,無法亦無力與人連結,歡喜與悲傷亦只有自己;中山美穗扮演的陽子,痛苦中滲雜淒美,教人不忍走得太近,怕不慎戳破保護她的泡泡,只能站在遠處,隔着空氣憐惜、共鳴她的痛。陽子的丈夫喜男,情況亦好不到哪裏,跟她的相處總要小心翼翼,大家的互動如履薄冰,生怕一個無心小錯失,就會失去妻子。喜男偷偷跟蹤妻子外出,藉此了解妻子於其他時候的模樣,看似怪誕的行為,每個小動作都是愛與懼怕的矛盾,竹中直人把喜男那份徘徊失去邊緣的愛與折騰,發揮淋漓。《東京日和》成為我思考關係距離的啟蒙符號,明白即使再心疼對方,仍要保持健康距離的意義。

你驚乜嘢? - 翔名生

2024年12月10日 - 信報

此刻你最驚的是什麼?驚就兩份?當然唔可以。

每個人的恐懼都不一樣。恐懼究竟是什麼?

恐懼是預期潛在傷害的心態。引發大腦恐懼反應的區域即是杏仁核。一旦受到恐怖事件刺激,便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將關鍵訊號傳遞至大腦其他部位,乃至全身。

受到驚嚇時,人會有什麼生理反應?每人可能不同,包括嚇一跳、僵住等。若判定眼前真的受到威脅,便會選擇戰鬥或逃跑。

提倡寒冬「穿襪睡」 - 李思齊

2024年12月10日 - 信報

今年12月21日冬至,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這一天過後,便進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

宮廷養生法

筆者翻閱宮廷文獻,得知古代帝王與宮廷人員,在寒冷冬季中,特別重視足部保暖。例如,乾隆皇帝雖生於北方,但體質偏寒,對冷特別敏感。據史載,乾隆在冬季常穿特製的毛皮鞋,內襯以柔軟羊毛,外層加厚皮革,確保雙腳溫暖。他還命宮廷工匠製作暖足爐,以便隨時暖足,保持舒適。

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

好音毒#001:少不更事,迷信Dual Mono的Musical Fidelity A3.2合併式擴音機

玩HiFi就係要雕花,仲要刁鑽!Dual Mono,一個似明非明又好似明明哋的詞彙,買它,不會錯吧,加上學生哥時已聞Musical Fidelity A1旳大名,這部也是A系,仲有一點加個2字尾,即係雙單聲道設計,勁(心諗)!

誰不知,後來才發現,一切都是marketing gimmick!Dual Mono設計與好聲沒有必然關係,例如膽機不好聲嗎?世界上有非常超級好聲的膽機,是Dual Mono設計嗎?當然不是!再數當年HiFi殿堂級Goldmund,不是膽機,也一樣無視Dual Mono的存在(當然它有Mono Block的產品呢)。工程師們都知道,不一定要Dual Mono才做得出好聲音。殿堂級品牌都不用的設計,一部入門級擴音機竟用上要花多一倍零件的Dual Mono設計,的確是突破,聲音好了多少,我說不定,但肯定心理上一定好很多,仲要在機身面板寫到明,未聽聲都知好聲啦!當年的我,就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vie!

用眼看、用耳聽、用心讀的《情書》

昨天重看了一遍,這兩天重聽了兩遍,曾經每天都要聽一次的電影原聲CD,維持了數年,可想而知當年有幾深刻,不愧是純愛電影的鼻祖。

開鏡的一幕,Wide Shot俯瞰雪地上的博子徒步下山,3分鐘連續一take過,伴著電影主題音樂,非常凄美。後來從電影Soundtrack得知,該樂曲叫His Smile,OMG,真是妙絕,看過《情書》的都應該猜到,這個His是誰吧,充滿澀味的笑聲,非常藤井樹。

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

好一個「慢」字 - 岑逸飛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佛學的「慢心」,梵文或巴利文都稱為「mana」,所指的是:對於不如己者,認為自己較為殊勝;或對於與自己同等者,認為不過與自己同等,而生起比別人更優的我慢之心。

「慢」字與mana音近,筆者對此翻譯無異議。但中文的「慢」字,通常讓人想起緩慢;什麼時候,此字可與「驕傲」或與「傲慢」掛鈎?提起「傲慢」,想起年輕時讀過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第一本中譯本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楊繽翻譯,譯作《傲慢與偏見》。

冬至「守城」才健康 - 伍懷璞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今年的12月21日(周六)是冬至,冬至乃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一天,也是陰陽轉化的關鍵時刻。在這一天,陰氣達到頂峰,陽氣剛剛萌生,人體需要特別注意保存陽氣,以確保來年的健康。古人總結了許多養生口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冬至養生的重要性。

想身體健康,宜在12月14日開始「守城」。本文將引用中醫和易經理論,簡述出冬至「守城」的原理與方法。

「冬至一陽生,養陽在此時」出自古代對冬至的認知,意指冬至是一年中陰極陽生的起點。人體與天地相應,冬至時期,人體的陽氣最微弱,若能保存精氣,就能順應自然節律,為來年的健康奠定基礎。

哲學作為諮詢 - 英冠球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還記得讀書時聽老師們慨嘆,人文學科在當今社會一直被邊緣化,我們自身深厚的文化傳統,在工具理性主導的世界已不再被重視;在院校內只有醫科和工程最搶手,人文學科不免要坐冷板凳,被人看不起,或諷之為曲高和寡,成積優秀的學生難被吸引入讀。

不想,事過數十寒暑,現在身為人師,「今朝都到眼前來」,世事有愈演愈烈之勢,學醫科工程都被學生嫌太辛苦時間成本太高,大學課程直接標榜「就業力」(employability),人文學科漸漸也要披上「科技」、「企業」等外衣,不免要與人工智能、商業倫理拉上各式各樣的關係,又或是強調「做邊行都要語文好、都要批判思考」, 大家都希望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謀求生存空間。

寄了一整個春天:㪐㩿青春有話兒 - 黃翠儀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燈位有冇落?」電影開場不久,小巴高速前駛,司機揚聲一問。女生一直反覆誦念,奈何直到綠燈變成紅燈,仍然開不了口。

全球高達百分一的人有口吃(讀音為「口吉」)說話㪐㩿,(讀音為「甩咳」),由此推算,香港便有超過7萬人。2011年傳記電影《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將口吃之痛搬上大銀幕,講述二戰時期英皇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成功透過公開演講振奮民心。

HBM晶片三分天下,中國暫難突圍 - 尹德政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美國總統拜登在任期倒數階段仍是動作多多,除了特赦兒子亨特(Hunter Biden)外,還向中國晶片業埋手,宣布再進一步加大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涉及針對圖像處理器(GPU)好拍檔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帶寬存儲器),以力壓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

愈快樂愈成功 - 林護仁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適值近期中國內地及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企業家和打工仔深感焦慮和壓力。今天在開欄第一篇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在過去幾年很喜歡、受到很大影響的其中一本書The Happiness Track︰ How to Appl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to Accelerate Your Success,作者為耶魯大學管理系學者Emma Seppala,中譯本題為《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簡單來說,以往不少人把「成功」和「快樂」視為取捨關係,例如為了取得成就,便必須作出犧牲、承受痛苦。但Emma建基於科學研究,嘗試論證「成功」與「快樂」不但並非矛盾,相反「愈是快樂,就愈有機會成功」。更重要的是,如同勤勞、守時、整潔等其他個人質素,「快樂」原來也可以藉着科學方法「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