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飲普洱的樂趣:什麼是7542? - 大師姐

2025年7月11日 - 信報

兩年半前經老友洪先生介紹,認識普洱專家葉駿達老闆,這段時間常與他見面,在飲茶之道獲益良多,包括生普洱茶。

這20多年受飲茶人士追捧的生普洱,我小時候常飲。上世紀五十年代,家父每朝到位於中環街市對面鑽石酒樓飲早茶。周末不用上學時,便跟着爸爸嘆一盅兩件,他必飲普洱或六安。當年茶錢比點心還要貴,熟普洱還未面世,飲的是生普洱。

陳化香醇

普洱生茶以自然發酵的方式,通過年份陳化,愈陳愈香,需要二三十年才能飲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熟普洱才面世,是人工加速發酵,大約只需45日便完成發酵,可以飲用,過程會加大量水(約三成)來渥堆,但這個生產發酵過程會流失部分養份和滋味。熟茶入口會很濃稠及甜,但像喝水一樣沒有任何韻味,回甘亦很少。

大腦神秘排毒系統 - 吳桂生

2025年7月11日 - 信報

人體排毒時,會依賴體內的淋巴系統(Lymphatic System)。一般來說,這個系統通過肌肉收縮,推動淋巴液在全身流走,從而排走新陳代謝物和毒素。

其實,人類的大腦也有一套專屬的排毒機制,它便是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

膠淋巴系統是大腦內專責清除新陳代謝廢物與毒素的重要通道。大腦雖然沒有肌肉,其奧妙是透過膠質細胞,引導腦脊髓液沿着血管周圍空間流動,將陳代謝物包括β類澱粉樣蛋白在內的神經毒素,從大腦組織中沖刷並排出體外。

「腸腦軸」連繫消化系統與大腦,十大食材,養好腸道治癒心靈 - 林盈吟

2025年7月11日 - 信報

當你以為精神健康只是「大腦」的事,其實「腸道」早已悄悄參與其中。藥物之外,你吃進去的東西也可能影響情緒;愈來愈多研究指出,精神疾病的治療不只依靠藥物控症,吃下肚的食物、藏在腸道裏的微生物,甚至維他命和礦物質,都可能對心情、睡眠和認知產生巨大影響。

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Olanzapine)和利培酮(Risperidone),雖然能快速壓制幻覺與躁動,不少患者服藥後出現體重激增、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等副作用。近年的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副作用其實和腸道菌群改變有關──好菌變少、壞菌增加,連帶引發慢性炎症與神經傳導失調。

拼多多「災情」揭香港電商死穴 - 高天佑

2025年7月11日 - 信報

近日本港各區商場都有大排長龍情況,不少街坊動輒要排隊苦候三四小時,他們並非搶購Labubu或CHIIKAWA精品,卻只為提取拼多多電商貨件。上網購物原本為了節省時間,現在卻要「排隊4粒鐘取貨」,似乎有點本末倒置。這種異常情況背後,突顯本港電商行業一大「死穴」,就是物流人力成本高昂,若要做到點對點送貨上門,就不可能兼顧「平、靚、快」三大優勢,除非引入廉價外勞或者實現機械人送貨。

AI評估領導特質 有效捕捉「軟實力」 - 梁天卓

2025年7月11日 - 信報

在許多企業與組織中,領導力往往被視為團隊表現的關鍵,但真正能夠準確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領導能力,卻始終是一項艱巨挑戰。領導才能並非單靠學歷、年齡或過往履歷便能判斷,而傳統上要有效評估領導力,常需依賴昂貴且耗時的實地觀察,例如把同一位參與者多次隨機分派到不同團隊,觀察其對團隊表現的實質影響。然而,這種方式無論在人力、成本還是時間上皆有極大限制。

2025年7月7日星期一

穩定幣「走資」第一大案 - 高天佑

2025年7月7日 - 信報

穩定幣概念炙手可熱,卻引起監管上的疑慮。內地近日便爆出涉及穩定幣走資的第一大案,一個名為「鑫慷嘉」的平台,利用杜拜石油、大數據、USDT穩定幣等諸多概念,再加上日息2厘招徠,導致多達200萬會員淪為苦主,涉款130億元人民幣。相較於同類型龐氏騙局,這單案最特別之處是騙徒要求所有會員使用USDT「入金」,借助穩定幣的自由流通、去中心化特色,輕易把巨款調到海外,令執法當局難以追查。

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

AI衝擊「食腦」廣告業 - 郭周復

2025年6月28日 - 信報

大家覺得創意很難被科技取代,因此數百年來,科技變遷淘汰了不少職業,「食腦」的工種一直安然無恙。然而,即使「賣橋」的廣告業,近年也成為AI浪潮下首批面臨衝擊的行業,只要給AI一些指示,便能生成文章、圖片和影像,令俗稱agency的廣告代理商看似變得無用,需要在AI年代的行銷中重新定位,為自己尋找新的角色。

國際廣告業盛事──康城國際創意節──剛在6月中於法國康城舉行,行家聚頭都討論AI的影響。廣告界巨人、現為S4 Capital董事長的蘇銘天(Martin Sorrell)在這個活動中向美國雜誌ADWEEK說,當下廣告業的黃金年代即將結束,儘管他指出,廣告業會迎來新一個黃金年代,新科技為業界帶來機遇,但他警告AI對傳統廣告業構成「存亡」威脅,巨變正來臨,AI不只影響廣告業的運作,還會影響業界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