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 信報
我愛好威士忌,愛在不同城市Bar Hopping(遊走酒吧)。日本威士忌被內地購買力炒至天價,牽動整個威士忌市場。蘇格蘭作為威士忌的發源地,自然因利乘便。甚至有一些Family Office(家族辦公室)也會分配若干百分比投資於威士忌,當作另類投資,到時入樽用上自家設計的label,送禮自用兩相宜。
關於威士忌的Marketing Narrative(營銷敍事)已經非常成熟,有品酒師牌照制度、對木桶、釀製、酒桶的研究,對風味的追求等。然而,當新興有趣的投資品產生了商業價值,自然也會產生騙子。
今年3月底,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一篇專題調查文章。記者發現,數百人因威士忌桶投資詐騙損失數百萬英鎊,其中3家公司──Cask Whisky Ltd、Cask Spirits Global Ltd和Whisky Scotland目前正接受警方調查。
缺乏監管 虛高回報引入局
根據調查顯示,這些公司利用威士忌市場缺乏監管的漏洞,通過虛假承諾和高回報誘惑投資者。騙徒利用威士忌市場的熱潮,誘導投資者購買價格虛高或根本不存在的酒桶,甚至把同一酒桶多次賣給不同的人。
據統計,這些受害投資者被騙走數百萬英鎊,許多人因此損失畢生積蓄。其中有一位受害人是患有晚期癌症的病人,他為了給家人留下保障,選擇賣掉房子並投資近7.6萬英鎊購買7個酒桶。然而,其中2個酒桶完全不存在,另外5個價值遠低於他支付的價格,專家估計他需時25年才能回本。
這類涉及威士忌桶的投資騙局目前主要發生在英國,但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類似的騙局已經輸出到香港,在YouTube也不難找到受害者剖白,一間「M and S」字頭的公司,曾經在中上環一帶盛行,以投資名畫藝術品和威士忌作招徠。騙人標的層出不窮,但手法萬變不離其宗。
BBC所揭露的威士忌騙案手法其實很簡單。騙徒以投資威士忌桶為名,實際上是捲款而逃,受害者被騙去金錢,最終無法拿到實際的威士忌桶。騙徒取得資金後,把錢據為己有,可能從來沒有用來購買威士忌桶,或者當受害者追問時,才會在二級市場買些酒桶來應付,掩飾事實,搪塞投資者。
這種手法跟幾年前在馬來西亞專門欺騙中國投資者的「榴槤樹騙案」有點相似。在馬來西亞,榴槤被譽為「果王」,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需求激增,「榴槤經濟」迅速崛起,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榴槤熱潮(特別是高價品種如貓山王)來誘騙投資者。
首先,騙徒聲稱擁有榴槤種植園,承諾投資者只需出資購買榴槤樹或股份,就能獲得高回報。他們可能展示偽造的文件、照片或虛假收成數據,實際上這些種植園可能不存在,或者根本沒有生產能力。騙子利用榴槤的高市場價值,誇大投資回報率,吸引不明真相的人投入資金。受害者往往在支付後發現無法收回投資,最終完全聯繫不上負責人。
搭好雞棚 受害人求助無門
無論是威士忌桶或是榴槤,這些另類投資由於受到自然條件、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具備極高不確定性,投資門檻相對較高。
即使你發現被騙後報警求助,警方也很難立案,始終那些公司一早搭好雞棚,有BR(商業登記)、營業紀錄和實體舖頭,在警察或者消費者委員會眼中,這比較像商業糾紛,多於騙局。一般來說,執法部門都希望雙方以和為貴,所以到最後你只能夠搵類似《東張西望》等媒體把事情鬧大,才能迫騙徒就範。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