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Language」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Language」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12日星期二

電視金曲二三事(下) - 余家強

2024年11月12日 - 信報

常說電視歌曲應該配合劇集內容來寫,方煞食共鳴。有否例外呢?有,《流氓大亨》(1986)插曲《婚紗背後》(徐小鳳主唱)便是,照樣街知巷聞。你說那分明依着三角戀—劉嘉玲眼看萬梓良與鄭裕玲共諧連理的無奈畫面來描繪,怎可能並非度身訂造?就是可能。

時序上,《婚紗背後》推出在先,《流氓大亨》攝製在後。填詞者吾友潘源良,承他憶述,是電視台見此歌廣受聽眾歡迎,匆匆搬入劇集挪作插曲,還故意加一幕教堂結婚戲對應歌詞;其實,細品「望着婚紗,婚妙背後的臉,你是誰,共你未見一面,卻已經令我心酸……」故事裏,劉嘉玲豈會在婚禮前未過鄭裕玲?就露餡了,無所謂啦,當年刺激收視爆燈。

2024年11月7日星期四

調教AI:I have sleep mode - 譚淑美

2024年11月2日 - 信報

(輸入中……)

我:Siri, I can't sleep.

Siri:I'm afraid I don't know what that's like, but then I have sleep mode.

這是2017年,筆者無聊時跟Siri的真實對白。本來想跟她抱怨我睡不了覺,沒想到她竟然「語帶嘲諷」地表示不懂失眠滋味如何,而她勝在有「sleep mode」!

電視金曲二三事(上) - 余家強

2024年11月7日 - 信報

上星期談從主題曲挽救港劇收視,奈何並非我厚古薄今,根本現在曲、詞、唱都每況愈下,引出一條弔詭問題:常言語文水平滑落,內容精警又留給誰欣賞?於是形同虛設。

電視主題曲,首推《歡樂今宵》(1967-1994之後還一再重聚),歷史最悠久,最深入民心,其詞曰:「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吓;食過晚飯,要休息番一陣。大家暢聚,無綫有好節目。歡歡樂樂,笑笑談談,我哋齊齊陪伴你!」填詞者林燕妮,未做成名作家,畢業初入電視台做公關,承上司之命,故笑言沒版稅收的。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利宣言全文:上帝饒我一命,是為了拯救美國

2024年11月7日 - 信報

我愛美國這片土地,在夏天的歲月裏,穿過田納西州的山脈,穿過平原,從海上到閃亮的大海,從底特律到休斯敦,從紐約到洛杉磯,每個美國人心中都有自豪感。

嗯,我也非常感謝你們,這太棒了,我們在此有成千上萬的朋友,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場政治運動,我們將幫助國家康復,修復我們的邊界,修復國家的一切。今晚我們創造歷史,原因就是這個。

現在很明顯,我們已經實現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政治目標,這是國家以前從未見過的政治勝利。我要感謝美國人民,讓我榮幸地當選你們的第47任總統和第45任總統。

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五不翻(下):順古故不翻 - 馬揮

2024年11月5日 - 信報

玄奘五不翻的翻譯準則中,三不翻為:「此無,故不翻,如閻浮樹。」此無,印度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無法意譯,只能音譯。閻浮樹產於印度,中國沒這種樹,唯有音譯;茉莉和曇花都是梵語的音譯。中文有不少這類音譯名詞,如檳榔音譯印尼語,葡萄是大宛語的音譯,西瓜是女真語的音譯;近代更多,咖啡、巧克力(港譯朱古力)、白蘭地、威士忌等等皆是。

四不翻:「順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實可翻之。但摩騰以來存梵音故。」順古,意思是道安、鳩摩羅什等前人翻譯了的名詞和概念,尤其是音譯的詞語,已流行了一段日子,為免混淆,悉從舊譯。阿耨菩提本可意譯,但摩騰以來已音譯,何必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呢?

五不翻(上) - 馬揮

2024年11月4日 - 信報

翻譯佛經最大問題,梵文的名詞和概念,究竟應該意譯還是音譯?今天翻譯外語,依然有此問題。唐代玄奘提出五不翻,翻即翻譯;五不翻是五個翻譯的準則,在什麼情況只應音譯。

一不翻,「秘密故不翻,陀羅尼是」。秘密是指一些佛教專用語言,例如咒語。此咒並非解作詛咒,咒語是用以修行的語言;陀羅尼就是保持、維持、記憶的咒語。念咒語就如基督教徒念經,可增強個人的信仰和修行。由於咒語只應用於信佛者,故名之秘密或秘密語。

2024年10月5日星期六

從蔡思韵的韵說起 - 余家強

2024年10月5日 - 信報

炙手可熱新星蔡思韵的「韵」,屬於異體字、簡體字(雖然所減的筆劃無幾),正體應該「韻」;我留意了許久,報刊娛聞、她的社交平台,都韵,不是偶爾之誤,是一向如此。惟蔡小姐並非內地出生,便有點奇怪。

你以為我想撥亂反正?恰恰相反,孔子曰「名從主人」(《春秋穀梁傳》),名字由當事人認可就得,特定的,要尊重,不容置喙。我倒欣賞蔡思韵的堅持,相信若非她一再提醒,媒體又配合,恐怕會多寫韻。放諸今日,異體字只須屏幕顯示到、印得出、大家看得懂,OK啦。

2024年10月4日星期五

如何看作文的批改? - 程介明

2024年10月4日 - 信報

關於作業的批改,本欄曾經多次論及。最近遇到的幾件事,覺得值得放下原來待續的跨文化討論,而專注「批改」這個論題。批改,在各個科目可以有不同的討論;在不同的年級也會有不同的焦點。這裏就只討論最能說明問題的作文批改。文內的片段,以前用過,但是把許多片段放在一起,又產生了新的體會。

2024年10月3日星期四

Japan可能源於廣東話 - 林創成

2024年10月3日 - 信報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英文名稱是Japan,但有沒有覺得奇怪?「日本」的日語發音是Nippon或Nihon,跟Japan相差甚遠,似乎九唔搭八。原來嘛,字源上有一個傳說,竟然與港澳同胞慣用的廣東話有關。

按照非正式估計,幾百年前,西方世界對於東方秘境的認識十分膚淺,日本的存在僅憑口耳相傳。香港和澳門較早跟西方接觸,當時的航海強國西班牙初到貴境,從香港和澳門居民口中得知,再往東走有一個國家叫做日本。根據廣東話發音,日本就是Yat Boon。好了,西班人耳朵聽到廣東話,於是用筆記錄下來,他們寫成Japón。

西班牙語的J,發音相當於英文的Y,所以他們把廣東話的日本音譯為Japón,實乃順理成章之事。搞笑問題卻在於,英國人搬字過紙,稍改一個字母變作Japan,結果就形成荒腔走板的讀法。

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

「不得已」哲學 - 岑逸飛

2024年9月21日 - 信報

一般人講「不得已」,有種無奈、被迫、好像沒選擇餘地、不得不做的意思。但莊子思想的「不得已」,卻是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

先看「不得已」的解釋。「已」與「巳」原為一字,本謂停止、結束。《說文解字》謂:「巳,已也。」《詩經.鄭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意謂在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雞依然啼叫不止。因此,「不得已」指不得止或「不得不行」,意味着人在某種境遇的無可選擇,即所謂「迫不得已」。

2024年9月3日星期二

普京:我家年輕人能說流利中文

2024年9月3日 - 信報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訪問圖瓦共和國(Tuva)一間中學時表示,他家中一些年紀少的成員能夠說流利普通話,但他告訴學生,雖然中文愈來愈受歡迎,但也不要忘記英語的重要性。

提醒中學生勿忘英語重要性

普京與前妻柳德米拉(Lyudmila)有兩名女兒,她們會說俄語、英語、德語和法語。普京很少談論自己的家庭,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他現時至少有3個孫,能操流利普通話的應該就是指他們。

2024年7月26日星期五

精神與精氣神 - 翔名生

2024年7月26日 - 信報

精神與精氣神,兩者有什麼不同?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很多時會形容「精神爽利」、「精神抖擻」,自覺「精神」尚可。

精神,指一個人流露出來的健康面貌;早在《莊子》和《黃帝內經》,用以形容一個人的生命氣息狀態。

《素問》亦有精氣的概念。精氣是內在的,蘊藏在各個臟腑,而氣即與精相混共存,亦有轉化傳遞作用。

2024年7月15日星期一

吐槽香港 - 翔名生

2024年7月15日 - 信報

吐槽香港,拉黑某店,成了內地媒體社交平台一種新的吸睛方式。

吐槽,抱怨別人短處,尤其指經常這樣做;同義詞有嘮叨、埋怨、怨嘆、怨懟、抱怨、牢騷。實際用,就是不留情面地找碴、挑剔;廣東話類似說法,大概是「唱衰」。什麼時候香港成了被唱衰基地?是有陰謀想法的人所說,還是自己人抹黑對家?

對消費不滿意,不離開三樣:價錢不合理、品質未如理想、服務態度差。

吐夠了,心理平衡了,日子還是要過。香港貨幣與美元掛鈎,長期高企,一到外國,銀紙特別好使;外地人來港,特別肉痛。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

香港人說不好英語了嗎 - 吳延暉

2024年7月10日 - 信報

香港人注重外界對香港的看法,自然關注各種世界排名。最令人振奮的是,這片彈丸之地的高等院校在多個世界大學排名榜都表現不俗,與歐美諸多名校幾可並駕齊驅。港人對此津津樂道之時,另一個教育排名卻鮮有人提,也就是英語水準的排名。

EF English First在去年年底公布2023年EF英語能力指標測試報告,在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的113個國家和地區當中,香港名列29,在亞洲23個國家和地區中則排名第4,遠遜新加坡(全球排名第2,亞洲居首),也落後於菲律賓(全球排名第20,亞洲第2)和馬來西亞(全球排名第25,亞洲第3)【註1】。

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明就明 - 畢雙雙

2024年7月2日 - 信報

即使同用中文,不同社會文化下,如中、港、台、馬拉、新加坡……的中文,遣詞用字可以大相逕庭,不適應者,看之如看外星文。

2018年,曾考慮在台灣買樓,某一兩次去台北,專程為此,於是乘捷運、讀報紙時特別留意樓盤廣告;但我的天,寫得天花亂墜的宣傳稿,每粒字都認識,就是看極不懂,即使今天隨手找個廣告,一樣一頭霧水──純金軸線、首善核心、線條語彙、空間有溫度……嗯,「都更案」倒是明的,都市更新方案嘛,對嗎?

同樣情況,初入Twitter大門,面對五花八門英文縮寫,如入大觀園,你不禁看到懷疑人生;死啦死啦,莫非自己英文水平低到咁!昨天寫的IYKYK即是一例。

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

港產AI批改作文生成報告,參照DSE準則,近百校試用

2024年6月24日 - 信報

學習中文需要多讀多寫,但對該科教師而言,批改作文費時吃力。保良局馬錦明中學中文科教師石淦銘更自嘲:「前世殺錯人,今世教語文。」有見及此,石淦銘和拍檔鄭樂之研發人工智能(AI)中文教學輔助工具「巫筆」。為教師提供範文製作、作文批改、實用文試題製作等功能,現時在超過90間本地學校試行計劃。

石淦銘笑言:「殺錯人的罪孽,就是改作文。」想藉巫筆「減輕罪孽」,教師首先要透過Microsoft Lens等手機掃描程式,把學生手寫文章轉為PDF格式檔案。再於平台挑選符合作文類型的AI模型,例如「2021DSE卷二Q3」。最後把檔案上傳至巫筆平台,AI便可自動批改。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方言的魅力 - 程介明

2024年6月14日 - 信報

兩周前論及粵語與粵文字,剛好有些相關的文章,也請教了一些人,令筆者增長了不少知識,在這裏與讀者分享。

剛好《信報月刊》5月號有蕭雪樺先生的文章,精簡地介紹了中國方言的分布和官方分類。無論如何,粵方言還是獨立的一類。網上搜索,即使粵方言也可以有許多分支,沒有能力仔細研究。不過,在香港流行的所謂粵語,應該說是廣州話,或者廣州「白話」。珠三角、廣西一部分城市、海南一部分,都講廣州白話。有研究認為廣州白話源自廣西梧州與廣東封開相連的地帶,也有認為應該稱為「嶺南白話」。

海外的唐人街,大都以粵語為主要溝通媒介。在馬來西亞,由於沒有像泰國、印尼式的語言清洗(泰國是潮州話、印尼是閩南語),仍然有城市的華語以粵語為主(例如吉隆坡),與以閩南語為主的城市(例如檳城)並存。過去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南洋」華裔,大都能夠將多種中國方言──粵語、閩南語、潮州話、客家話,甚至海南話、鶴佬話。現在通用的是普通話(寫的是簡體字)。中小學華文用的都是普通話,下一代還會說多少方言?

2024年6月6日星期四

標題百怪 - 孜然

2024年6月6日 - 信報

替活動或產品宣傳物起標題與改名,是一件難度超乎想像的事。初出茅廬從事媒體工作,接受的一套教導是標題要精準,剛好點出文章重點就夠,不宜冗長累贅。不過,隨着時間推移,書名愈改愈長,見過最長的翻譯書書名,可能出於直譯緣故,竟長達三十字,見到書名已經失去興趣;亦見過有講座名稱共二十六隻字,內容涵蓋親子、婚姻與家庭,一個小時的講座,探討層面如此廣闊,倒能引起我的興趣向講員偷師;產品/服務宣傳品的標題更讓人眼花繚亂,某些海報,左望右望,怎也望不出重點,一堆文字堆砌在「標題」位置,功能上卻完全背道而馳。

見到「水蛇春咁長」的標題與書名,自不然聯想到創作團隊力有不逮;跟從事創作行業的朋友聚頭,許多人對標題/書名變得臃腫的趨勢,表示無能為力,很多時是因為客戶堅持,才迫於無奈就範。我亦遇過講座主辦方,希望名稱點出對象及內容重點;遇過有情況是客戶要求宣傳海報在標題以外加添副題,後來覺得仍有資料補充,自行再於副題加上「子題」,結果單是「標題」就佔去三分一版面。對舊行家的無奈,打從心底感到共鳴。

2024年6月5日星期三

護日颱風 - 占飛

2024年6月5日 - 信報

《颱風》(Divine Wind)一書有兩個章節頗有趣,其一為「若非史上的兩次颱風,日本現在可能屬於中國版圖的一部分。」

文裏提到在1267至1274年間,蒙古大汗忽必烈派遣數名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天皇稱臣納貢,否則將有大軍壓境。其時,蒙古人早由成吉思汗一代開始,四處攻城掠地,包括佔領了中國北部、朝鮮半島;他們下一步要搶奪日本。

不過,那數名使者很快被天皇拒絕,並趕他們出國。1274年10月29日,4萬名軍人(當中有2.5萬名蒙漢兵)分乘900艘船,由高麗揚帆出發。軍隊迅速攻佔了九州西北方幾個小島,並在博多灣一帶靠岸。這時日軍人數與武器方面處於劣勢,因此被迫回內陸。

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悔是吉之漸 - 岑逸飛

2024年5月25日 - 信報

「懺悔」的「懺」,中國古文字沒有,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新造字。但「悔」這個字,在《易經》已經出現;《易經》中常見的占辭,有吉、凶、悔、吝、厲及無咎。吉與凶,較易理解,毋須多說。倒是悔和吝,在《易經》中是兩個獨立的占辭,但《繫辭傳》把兩者並稱:「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悔」在卦爻辭的用法簡單:最常用是悔亡,其次是無悔,但極少用單一個「悔」字;「吝」字多單獨使用。「悔」、「吝」兩字僅是小疵,未至於厲、凶。朱熹對這兩字有個解釋,謂「吉凶相對而悔吝居其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也。又曰:悔是吉之漸,吝是凶之端。」

「吝」是怨恨惋惜,但並無悔改、反省之意,雖是離「吉」較近,卻是往凶的方向發展。悔是後悔、悔改,雖是比較靠凶那邊,但會逐漸趨吉,因為具有改過遷善的意志,因此是「吉之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