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

港產AI批改作文生成報告,參照DSE準則,近百校試用

2024年6月24日 - 信報

學習中文需要多讀多寫,但對該科教師而言,批改作文費時吃力。保良局馬錦明中學中文科教師石淦銘更自嘲:「前世殺錯人,今世教語文。」有見及此,石淦銘和拍檔鄭樂之研發人工智能(AI)中文教學輔助工具「巫筆」。為教師提供範文製作、作文批改、實用文試題製作等功能,現時在超過90間本地學校試行計劃。

石淦銘笑言:「殺錯人的罪孽,就是改作文。」想藉巫筆「減輕罪孽」,教師首先要透過Microsoft Lens等手機掃描程式,把學生手寫文章轉為PDF格式檔案。再於平台挑選符合作文類型的AI模型,例如「2021DSE卷二Q3」。最後把檔案上傳至巫筆平台,AI便可自動批改。

巫筆從內容、表達、結構、標點字體及錯別字等角度批閱,生成評分及報告。報告分為綜合分析、引導問題、改寫示例及改寫練習4部分,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自行調整內容。

不過,文章有別於數學題,遣詞用字靠主觀判斷,沒有對錯之分。石淦銘建議,教師應根據專業知識向學生解讀報告,補充AI不足,而非直接讓同學自行閱讀。

巫筆第七版本已審閱數千篇

鄭樂之修讀計算機科學出身,自行鑽研大語言模型(LLM)和「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再結合真實題目訓練AI模型,以期不斷提升質素。鄭樂之解釋,設計巫筆時參照中學文憑試(DSE)準則。而石淦銘自擔任教職後,不再參與公司商業事務。現以教育顧問身份,協助團隊調整及改進AI模型。

巫筆現時更新到第七個版本,對比最初版本改進不少。截至訪問當日,今年3月推出的「巫筆 V7」已批閱超過3000篇作文,聲稱頗受教師好評。鄭樂之憶述,初版源自兩人參加創業比賽時的靈機一動,數日內便開發完畢。

概念一經推出,不少教師感興趣。惟當時不設供學生參考的報告,生成結果亦不盡人意,甚至有試用者表示「不如自己改好過」。

將拓兩岸市場 主攻中文教育

坊間不乏針對其他科目的電子工具,中文領域卻始終空白。鄭樂之稱:「最多只是電子書」。分析背後原因,他認為一是製作難,二是市場窄,「一個英文工具,全球學英文的人都適用;反觀中文工具,香港和內地(的語言)都有不同。」

鄭樂之透露,曾有內地學校試用巫筆,惟語言和教學內容存在差異,最終無法成事。談到未來的市場拓展方向,鄭樂之表示,將先攻內地、台灣的中文教育市場,暫無意涉足其他科目。由於同樣使用繁體字,只是個別字眼有所不同,台灣或成為團隊外闖的第一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