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

與蘇東坡一起看破地獄 - 李貴生

2024年11月16日 - 信報

香港人向來重視意頭,但最近不少朋友和我聊起了「破地獄」。這套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南喪葬儀式,深受佛教水陸道場和盂蘭盆節的影響,源遠流長。蘇東坡在元祐八年(1093年)便嘗為其亡妻王氏舉行水陸法會。他撰寫的《水陸法像贊》機鋒峻發,展示了東坡對佛教思想的獨特領悟。其中〈一切地獄眾〉一贊,更是精闢地揭示了勘破地獄、脫離苦難的法門:

汝一念起,業火熾然。非人燔汝,乃汝自燔。

觀法界性,起滅電速。知惟心造,是破地獄。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在地獄中燒煮眾生的業火並非外力所致,而是源於自身的妄念;只要洞悉宇宙萬象皆由心念所生,便能破除地獄之苦。

人間業火

趙翼說東坡「博極群書,足供驅使」,這首贊詞亦暗藏唐代法藏《華嚴纂靈記》的故實。相傳有一位叫王明幹的人,生前不修善業,死後被帶往地獄。在地獄門前,他遇見地藏菩薩,獲授四句偈語。後來閻王問他有何功德,他便現學現賣,把四句偈語背誦出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地獄中受苦之人聽聞此偈,皆得解脫,而他本人亦得以死而復生,在人間宣揚此事。後人發現那四句「破地獄偈」與《華嚴經》覺林菩薩的偈語相合,僅末兩句略有差異,唐譯本作「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蘇東坡的贊詞正是化用此偈,深得其精髓。

當今社會崇尚物質科技,人們爭相追逐可計量和看得見的KPI,對那些虛無縹緲的宗教傳說和唯心之論,往往不屑一顧,鮮會認真思考箇中道理。然而,若從文學思想的角度看,天堂和地獄可以是快樂與痛苦的象徵。不少旅遊節目都會把陽光明媚、繁花似錦的度假勝地稱為「人間天堂」,而一些新聞報道則會用「人間煉獄」來形容那些飽受戰火摧殘或天災肆虐的區域。

莎士比亞曾說:「地獄空蕩蕩,魔鬼在這裏」;沙特亦有「他人即地獄」的名句。古今文豪一再提醒我們:地獄並非僅僅存在於死後世界,我們一生都在地獄邊緣徘徊。要是不幸身陷痛苦不安之中,也許可以參考東坡的教誨,破除人間業火。

從常規科學的角度看,「一切唯心造」顯然是無稽之談。你不妨試試對着自己錢包用心冥想,看看能否憑空造出幾張大鈔。不過話說回來,人的喜怒哀樂有時確實會受到自身想法的影響,這一點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體驗,不難理解。高曼(Daniel Goleman)在其名著《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便強調自我覺知與情緒管理之間的關係。假如「半杯水」的比喻已讓你厭倦麻木,不妨回顧一下今夏在3A遊戲界大受歡迎的悟空事蹟,重燃思想的火花。

駕馭自己

悟空曾任弼馬溫,一個負責照料天馬的小官。在取經路上,八戒和其他妖怪常常以這段暗黑履歷來羞辱他。不過較少人留意的是,《西遊記》原著提到悟空最初獲得這個職位時,竟是「歡歡喜喜」,並且「晝夜不睡,滋養馬匹」,「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倒養得肉肥膘滿」。悟空就是這樣滿心歡喜、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半個月,直到後來監官說弼馬溫不過是「最低最小」和「未入流」的官職,才讓悟空「心頭火起」,感到被人藐視,於是開始大鬧天宮。弼馬溫從來都是弼馬溫,其職位和性質由始至終沒有任何改變,但悟空卻由原來的「歡歡喜喜」變成「心頭火起」。細心觀察整個過程,可以發現真正發生變化的,僅僅是悟空自身對「弼馬溫」這一身份的認知。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假如悟空始終未能參透東坡所謂「汝一念起,業火熾然。非人燔汝,乃汝自燔」的真諦,即使最終成為鬥戰勝佛,仍有可能因階位低於佛祖或其他諸佛而感到被人藐視,繼續被自身嫉火所煎熬,不得安寧。反之,那位遠在塔爾塔羅斯(Tartarus)地獄中受罰、不斷推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Sisyphus),倘若能夠隨時覺察並駕馭自己的心念,即使沒有卡繆式的「想像」救贖(One must imagine Sisyphus happy),也可以與東坡莫逆而笑,一起看破地獄的實相。

(感謝小兒子修訂本篇題目並提供莎翁名句)

教育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文學及文化學系教授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