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 - 信報
前兩天講過炒飯,今天聊聊炒麵。我一直自稱「麵癡」,自然更愛炒麵。
先說我們最熟悉的廣東炒麵,名為炒,實則是炸,炸好麵糰後,再鋪上肉絲或海鮮等充滿黏糊芡汁的配菜,麵與配料各不相干,實在談不上美味。至於早餐常見的豉油皇炒麵,配料寥寥,乾巴巴的,也非我所好。
在京菜和川菜中,出名的是炸醬麵、擔擔麵,多為撈拌或水煮,很難找出聞名的炒麵。而上海的粗炒倒是值得一提,雖名字有「粗」,但炒功細膩,尤其是濃油赤醬,原本極為出色,只可惜如今多用植物油炒,失了往日光彩。
黑色的則注重豬油和老抽,配料以豬肉為主,搭配海鮮和大量豬油渣,炒製時香氣四溢,其麵條粗且有角,鹼水下得多,彈性十足,遠勝北方無味軟綿的白麵。
白色炒麵傳到台灣,黑色的則傳到南洋,在吉隆坡的「金蓮記」發揚光大。師傅用大鍋,以豬油爆香蒜蓉,麵條入鍋乾後淋高湯,撒大地魚粉,再炒配料,最後加韭菜、高麗菜和豆芽,上蓋炆煮,一碟香噴噴的炒麵就大功告成,百吃不厭。
印尼的Mee Goreng炒麵也很出色,與炒飯一樣成為國際酒店常見菜品。印度本無炒麵,移民到南洋的印度人有獨特做法,麵條炒熟淋紅咖喱醬,搭配羊骨碎肉、番茄等配料,味道十分特別。
我們在家也能自己動手炒麵,做法不難。買些油麵,家中剩菜都可做配料,做法與炒飯相近,燒紅鑊,下豬油爆香葱蒜,然後就可加入麵條,我的訣竅是備一罐雞湯,麵炒乾就下湯,或打個生雞蛋,勤翻炒,用長筷子也可,多練習幾次,就能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保證不會失敗。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