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擇日小心「四離四絕」 - 伍懷璞

2025年4月5日 - 信報

在中國傳統曆法中,有八個被視為「天地陰陽失衡」的凶日,稱為「四離日」與「四絕日」。這些日子,《通勝》上用黑字明確寫出「大事勿用」,即不宜嫁娶、搬遷、開業、動土、出行等。在此,筆者要補充《通勝》上未作警示之宜忌:這八天前後,極病弱或病危者,尤其是老人,特要注意其健康可能會突變得不好。這些「曆法應用」,在現代亦有不少實例。

香港富豪李兆基先生於2025年3月17日病逝,享年九十六歲,震動社會,令人緬懷。今年3月19日為農曆廿四節氣春分的前一日,曆法稱「四離日」中的「木離日」。

中國陰陽學說認為,「四離日」是天地交界、陰陽剛開始分離的節點,正氣未立、邪氣未退,氣場最為紊亂。這種氣場變化,不僅影響自然界,同樣作用於人體之內,尤其對年老體衰、陰陽失衡的長者來說,更為關鍵。

中醫認為老年人本就陰血漸虛、陽氣漸弱,若遇「四離四絕日」這類「氣交未和」的日子,極容易因內外氣機不調而發生突變。春氣外升,陽動於外,若人體陽氣不能隨之而升,反會因內寒而致氣機鬱結。再結合《易經》所言:「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但四離日正值天地未交、陰陽未通,是「交而未和」的時刻,身體正氣不足者易被外邪乘虛而入,導致心肺之氣、脾腎之氣等動搖。

八大凶日

像李兆基先生這樣的高齡長者,在春分前夕安然仙逝,從中醫與陰陽學角度來看,可能與「四離氣動」所引發的生理逆變有關,藉此提醒大家,這「八大凶日」交替時,身有重病的長者,宜避風養藏、少動多靜,以保正氣,安度關口。

何謂「四離日」、「四絕日」?為何這些日子被視為大凶?又有哪些禁忌與應用智慧?本文將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解構「四離四絕日」之所以成為大凶日的原因,並佐以五行理論,使讀者了解古代智慧與現代生活上的應用。

一、天時:陰陽交替,五行不生

「四離日」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大的各前一日。根據《玉門經》:「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天)也。」辰解作天,這話意思是指,以上四天節氣前一日,正是陰陽氣場交錯之時,尚未穩定,氣場最為混亂。

為什麼稱為「離」呢?「離」的意思,是指「陽與陰即將分開或交替」之刻,五行之氣尚未穩固。這一日既不是前一季的餘氣,也不是下一季的正氣,處於「中空」與「中虛」的狀態。萬物無以生、百事難以開啟、關係易破裂解。

「四離日」分別為:木離(春分前)、火離(夏至前)、金離(秋分前)、水離(冬至前)。2025年「四離日」為西曆:3月19日、6月20日、9月22日、12月20日。這四天「四離凶日」中,尤以9月22日明顯最凶。

而「四絕日」則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玉門經》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天)也。」代表五行氣機即將中斷,不再生旺。

在五行對應中:水絕木旺(立春前)、木絕火旺(立夏前)、土絕金旺(立秋前)、金絕水旺(立冬前)。2025年「四絕日」為西曆:2月2日、5月4日、8月6日、11月6日

二、地利:氣場未穩,地氣未生

「地利」關乎地氣與環境對人事的影響。而「四離四絕日」正值地氣未固、氣場正翻轉的時候。天時主上,地氣主下,若在氣場不平的時大候動地氣,將如逆風航行。故地氣極不穩時作大動土、搬遷、開業、下葬等行為,會被視為「逆地氣而行」,視為不祥。

例如大興土木建屋於「四離四絕」屬大凶之「五行氣斷之日」,可能導致宅運不安;若在氣場不穩時入葬,則恐靈氣不聚,影響後人。

故《協紀辨方書》、《欽定萬年書》早已列明:「四離四絕,大事勿用。」《通勝》中更以黑字標註為「大事勿用」,提醒民眾少用為妙。即使是日常選日開業、簽約、遷新居,若有擇日習慣者,幾乎都會主動避開這八個節氣日之前一日。

三、人和:身心失調,易出過錯

人在天地之間,人自身的氣場、情緒、判斷力等,傳統指也易受「四離四絕日」所影響。

在這「四離四絕日」,若近來已很不順暢,更若貿然有大行動,常見會出現問題:體弱者氣血更易失調,誘發重病;情緒波動,容易做出錯誤決定;合作關係易破裂,人際不合;家庭內外多有爭執,主不和。

宜靜勿動

此外,若是進行婚嫁之事,更需謹慎。婚姻是一生大事,需講究天地合氣、陰陽相合,勿於陰陽失衡時締結姻緣。

天地有節,陰陽有序。「四離四絕」被古人列為「大事不宜」之日,正是因為這些日子,往往其陰陽「天時未定、地利未固、人和未調」,即是「三才」(指天、地、人)皆虧的時候。上述所說並非迷信,而是古人對宇宙法則的細緻觀察,提醒人們在氣場混亂之際,應以靜制動、避其不利。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