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星期一

微生態與濕疹 - 侯鈞翔

2024年9月9日 - 信報

濕疹是一種常見疾病。怎樣常見?繼新冠大流行後,全球進入一個過敏加速期。專家估計,全球發達地區將進入一半人口患有過敏,香港也很快步其後塵。基因、免疫失調及環境因素都是已知濕疹及過敏症病因。

皮膚微生態

近年,皮膚的微生態,又叫第二皮膚(second skin)。它由不同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甚至某些原生生物等集合組成。正常的微生態,不單不會對身體產生感染傷害,反而對保護皮膚、皮膚的完整性、抵禦外來病菌侵襲,原來有不可或缺的功用。

不單皮膚,腸道微生態,也同樣對健全皮膚舉足輕重。

歷來,皮膚的細菌不平衡,對濕疹的嚴重性及反覆復發,都有重要影響。金黃葡萄球菌,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菌,在濕疹病灶部位高達七成病人能驗出,在正常皮膚卻只有39%。總括不同研究數據,六成至百分百濕疹病人都被病菌覆蓋。

腸道的微生態也愈見重要。近代稱之為「腸膚軸心」(Gut-Skin Axis)。怎樣理解?腸道微生態有如一個內分泌器官,透過消化代謝腸道物質,如食物、維他命、膽汁分泌、短鏈脂肪酸、胺基酸等,能改善整體(包括皮膚)免疫功能。

亦有所謂腸漏症,腸道病原能直接影響皮膚。腸道黏膜是人體的重要防禦屏障,防止有害物質進入體內。黏膜受損,腸道會失去屏障功能,毒素和細菌進入體內,會令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和過敏反應,導致患者有食物過敏和皮膚敏感等症狀,更會引起濕疹和牛皮癬等皮膚問題。

腸道的多元化及好菌比例,都是健康微生態指標。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