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Fin Tech」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Fin Tech」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18日星期二

支付監管亂局:香港錯失金融科技良機 - 郭家強

2025年2月18日 - 信報

在鴨寮街一個電子攤檔前,店主無奈地指着檔口密密麻麻的支付二維碼:「每家支付平台都要貼一個,連客人問我哪個最方便,我也答不上來。」支付方式割裂的情況,在香港各處已成常態。

新加坡和澳洲悉尼的公共交通乘客,只消在閘機上或車門前唯一的讀卡器輕輕一掃銀行卡或交通卡就能通行,反觀香港,地鐵要在部分閘機上分設兩個讀卡器,巴士和電車更要加裝一部笨重的多功能付款機,像八陣圖般分區感應八達通、銀行卡,以至各式電子支付平台的二維碼。

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

加密貨幣結局已經寫好 - 郝承林

2025年2月14日 - 信報

1973年1月,一家交易所在北角的辦公室裝修工程接近尾聲,並宣布將在2月開業,但此時政府突然介入,不讓交易所開張,原因是香港已有4間交易所,且其中3間更是過去兩年半內開張的。

更多交易所不是有助金融市場發展嗎,為何要限制?因為當年監管未能跟上證券市場的急速發展,對上市申請監管不足,許多空殼公司包裝一下,便能上市圈錢,其時股票對大部分市民來說是新事物,政府見股市熾熱,擔心小股民受騙,急急加強監管。

2025年1月28日星期二

金融系學子何去何從 - 九叔

2025年1月28日 - 信報

看到友欄和彭博的報道,類似講大行分析員之死。沒有更多餘的補充,但有一點值得提出,就是量化分析員興起,確實有段時間是對基本分析的嚴刑拷問。就算對一間公司的基本分析是所謂「正確」,但股價未必有所反映,更遑論這些分析經常似是而非。九叔都一度轉投量化懷抱,自己連接一下券商API,裝模作樣處理數據,剛巧看到DeepSeek橫空出世的新聞,是以一提。

2025年1月15日星期三

用穩定幣抵禦「金融核戰」 - 寧思雋

2025年1月15日 - 信報

早前民間談及港元「脫鈎」聲音漸濃,終令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上周撰文「再談」聯繫滙率,文中對聯滙制度的優勢侃侃而談,並強調金管局有足夠龐大的外滙儲備,確保聯滙制度暢順運作,重申「我們無意、亦毋須改變聯滙制度」,一錘定音。

特朗普滅絕香港機會微

不過,若美國在特朗普正式上任總統後,不惜發動「金融核戰」,使出「七傷拳」,祭出像經濟制裁俄羅斯的「斷SWIFT」措施,余偉文僅指全球金融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區金融危機有機會造成溢出效應,引致全球經濟危機,暗示美國會謹慎出招,並強調金管局「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各種挑戰」,但未有提出具體的應對方法。

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

投資有AI,新手瞬間變高手 - 曾啟邦

2024年11月28日 - 信報

對於許多投資新手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組合資產和配置多少,以及有效管理風險,常常是一個挑戰。然而,現在有了AI投資組合建構工具,這些問題似乎變得簡單多了。

三引擎組工具 幫助管理組合

AI投資組合建構工具由3個強大的AI引擎組成,分別是投資GPT、AI投資組合優化器和AI風險分析師,三者協同合作,幫助用戶輕鬆建立和管理個性化的投資組合。

迷霧中探索新世界:Web3概念的社會建構 - 劉肖凡

2024年11月28日 - 信報


Web3現已成為科技界的熱門詞語。然而,當我們談及Web3,往往會感到迷茫。這個領域裏的術語層出不窮,從Bitcoin(比特幣)到Blockchain(區塊鏈),再到Cryptocurrency(加密貨幣)、Metaverse(元宇宙),以及如今逐漸興起的Web 3.0、Virtual Asset(虛擬資產)和Tokenized Asset Market(代幣化資產市場)。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一個技術領域會有如此多的名字?本文並不試圖解釋哪一個詞語才是「正確」的,而是希望探索這些概念為何層出不窮,並揭示其背後的社會建構邏輯。

比特幣:新世界的雛形

2008年至2009年,比特幣作為一種互聯網原生貨幣誕生,為一系列未來技術革新奠定了基礎。在當時的語境中,比特幣是對傳統金融寡頭體系的反抗,試圖描繪一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社會。它所秉持的去中心化理念,深刻反映了密碼朋克(Cypherpunk)文化的核心精神,即通過加密技術保護個人隱私,並賦予個體經濟自主權。然而,最初這些理念主要在少數技術精英的小圈子裏傳播。

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港落實Web 3.0保守,恐遭新加坡爬頭

2024年11月25日 - 信報

港府在2022年10月發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銳意發展成為虛擬資產中心。同時擔任新加坡及香港兩地官方顧問的Web 3.0安全審計公司Certik聯合創始人顧榮輝表示,香港政府在願景上非常具前瞻性並積極行動,但具體落實特別保守,現時本港相關產業發展比早兩年的願景有落差;相比之下,新加坡雖然有所收緊,但落地時更貼近業界,發展進度料會很快,期望港府可緊貼近Web 3.0生態發展,否則將被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