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比畢非德更有錢的人 - 郝承林

2012年2月4日 - 信報

比畢非德更有錢的,不是Bill Gates,真正的名字是蔡志勇(Gerald Tsai)。

蔡志勇1929年生於上海,至1947年舉家移民美國,1949年在波士頓大學經濟學碩士畢業。20歲便有如此成績,可謂天賦異稟。

蔡志勇畢業後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員,一年後便獲富達(Fidelity)招攬任研究員。至1958年,因工作表現出色,富達同意蔡志勇(當年只有29歲)成立該公司第一隻增長型基金(Fidelity Capital Fund),這是之後一眾增長型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先驅。

在蔡志勇擔任基金管理人期間,Fidelity Capital Fund 的資產,從1200萬(美元.下同),增長至3.4億元。八年內升值28倍,成績前無古人。蔡志勇由是名動華爾街,成為人見人畏的大炒家。

創曼克頓基金成佳話

能成為投資大師,主要靠兩個本領:

一、避開一些標梅(高增長)已過,已成昨日黃花的大藍籌(如當年的通用汽車和美國鋼鐵),而找尋一些當時默默無聞而在不久將來有機會成為市場焦點的股份。

二、買入後便伺機高價賣出,不讓理性蓋過感性,並不作長期持有的打算。較Peter Lynch的「千萬不要和股票談戀愛」 還早了20年。

蔡志勇1965年離開富達自立門戶,創辦曼克頓(Manhattan Fund)基金,原本只打算提供200萬份申請表,但因他的名聲太大太響,最後要加印至2000萬份才夠滿足市場需求。

曼克頓基金最終集資2.47億元,破盡當時記錄。那一年,僅比蔡志勇少一歲的畢非德掌管的資金不過是2200萬元,只有蔡志勇的十分之一。

但為何之後兩人排名逆轉?故事要從1968年說起。

道指成分股首位華人CEO

蔡志勇擅長賣的不單是股票,1968年感到美股牛市將盡,便於高位把曼克頓基金賣盤。

結果翌年,該基金股價下跌近90%。買家請蔡志勇留任基金經理一職,但之後數年的熊市讓蔡志勇意興闌珊,其冒險進取的投資方式,也令基金年年縮水,業績甚至較大部分保本基金還要差。

1973年前後,蔡志勇心灰意冷,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為他贏得無數掌聲的曼克頓基金。

他要到差不多十年後才重回市場,於1982年入股American Can,成為道指成分股第一位華人CEO。公司後來輾轉合併,成為現在Citigroup的前身。

畢非德呢?其公司於1968年迎來最好的投資回報,一共增長46%(同期道指不過上升9%)。當股市屢屢創新高的時候,畢非德卻緊皺眉頭,因為他發現已經找不到符合他標準的便宜項目了。

1969年,畢非德逐步將資產變賣,分派予合夥人,他要退隱了。

至70年代初,連年滯漲導致美股連連下跌,但畢非德樂了,因為他發現了太多便宜股票,看到了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1973年入股華盛頓郵報,1979年買入美國廣播公司(同年第一次入選福布斯富豪榜);1988年投資可口可樂。And the rest is the history。

故事背後的意義是:

一、市況去到極端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受不了而離場(蔡志勇1973年辭工,一年後美股便見底回升)。所以成功的投資者,必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獨,也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堅忍。

二、眾人皆醉我獨醒時離場,固然需要勇氣。

眾人恐懼我貪婪,則需要更加大勇氣。勇氣來自遠見,是賺大錢的必備條件。

畢非德彈結他唱歌,可以學;食漢堡包飲可樂,最好不要學,股神有遠見有耐心,敢於逆市扒逆水的勇氣則一定要學。

年頭是重新思考人生前路的好時刻,條路如何走下去,由你自己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