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目光如炬筆如刀 - 占飛

2012年2月10日 - 信報

龍應台官運亨通,成為文人從政的典範;但論學養和學力,占飛認為她比不上「雙余」——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多年的余國藩和2006年獲「約翰.克盧格(John Kluge)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余英時。

年過八十的余英時是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與漢學研究的榮譽退休教授,曾在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任教,公認是研究儒家思想與漢學的權威。至於芝加哥大學的榮休教授余國藩,同樣是「知識分子中的知識分子」﹔他英譯的四大冊《西遊記》詳釋本,早已公認是比較文學的經典。他對《紅樓夢》虛構本質(fictionality)的開創性研究,堪稱一家之言。

批判思考

果真如此,為何多年來「雙余」在全球華人社會的影響力竟及不上「一龍」?這是因為龍應台除了有合縱連橫、八面玲瓏的外交手腕外,還懂得怎樣運用破謬思維來月旦政事、評論社會和介入公共議題。她的寫作充滿敍事趣味與挑釁性,而全無學究味和頭巾氣。她的觸覺敏銳,常常能夠制定議程和建構討論,即使是錯,也錯得有趣和有啟發性──她提出的「中環價值」和「香港沒有文化論」就是好例子。難怪龍應台來了香港不久,就把很多香港學者比下去,香港大學也急急要成立一個「龍應台寫作室」來把她留住。

的確,在尊卑分明、講求克己與服從的華人社會,敢於挑戰權威、指出群眾愚蠢的批判力才是知識分子最犀利的武器。中國近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嚴復說過,西方學人重見解、尚新知,但中國學人卻崇博雅、誇多識。誠然,賣弄學問既可炫耀又不會得罪人,符合中國人明哲保身之道。然而中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從魯迅到李敖到龍應台,卻無一不是「目光銳利如刀鋒、文筆犀利如匕首」的批判型思想家(critical thinker)。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