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 信報
科學上有些疑團,不僅難以解開,根本無法圓滿解答 ─生命的起源就是這樣一個 unknowable 的難題。
生命的奇妙,自古便深深吸引着人類。古時有個想法,一切由生物分泌或提煉的物質都是神聖的,載着某些生命的要素,其成分有別於如空氣、石頭等死物。這想法稱為「vitalism」,認為生命來自一股神秘的「能量」,有這股「能量」的東西便有生命,沒這股「能量」的東西便是死物。「有機」(organic)一字,二百年前出現,本意是一切從生物得來的物質;其餘物質便稱「無機」(inorganic)。
1828 年,德國人 Friedrich Wöhler 把無機的 NH3(阿摩尼亞)和氰酸(cyanic acid)加熱,得出有機的尿素(urea,來自動物尿液,故有機)。自此,有機和無機的界線開始模糊,分隔兩者的圍牆開始倒下。
有機 vs 無機
現代化學裏,一切含碳物質皆稱「有機」。此定義並非無懈可擊,例如 CO2 (二氧化碳)、鑽石和石墨(碳的兩種形態)、大理石和蘇打粉(都是碳酸鹽),從來不是「有機」的代表,但除卻這些明顯例子外,「含碳就是有機」還是說得過去的。
有機無機的互換,一點也不神秘,說到底只是原子的再分配。舉例,電油燃燒,長長的有機化合物被拆散,產生氧化碳、氧化硫、氧化氮等,全是無機氣體;有機就是這樣變成無機。
從「有」到「無」,十分容易。從「無」到「有」,可能嗎?這是生命起源的基本疑團。原來只有無機物的史前地球,怎樣生產第一團有機物質,作為生命的原材料?換個說法,生命怎樣由石頭爆出來?地球如何「無中生有」?
氨基酸是什麼
1953 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進行的一次經典實驗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化學系博士生 Stanley Miller 在導師 Harold Urey(1934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指導下,把裝滿 NH3、CH4 (甲烷)和 H2 O(水蒸氣)的容器接上高電壓,通電產生火花,模擬史前大氣層雷電交加。一星期後,容器內發現氨基酸(amino acid),蛋白質的原材料。Miller 構想,史前大氣層經無數次閃電「洗禮」,便是地球第一團有機物的來源。
氨基酸是什麼?一條以碳為骨幹的分子,一端為 COOH(一碳、二氧、一氫),另一端為 NH2 (一氮、二氫),就是氨基酸;中間的碳骨幹可以變化無窮,只要分子兩端符合「標準」,便可稱為氨基酸。Miller 實驗以 NH3 、CH4 和 H2O 起始,閃電把氮、碳、氫、氧再分配,得出以 COOH 和 NH2作「標誌」的氨基酸,對愛「馬後炮」的我來說,一點也不意外。
兩條氨基酸,一條的 COOH 對準另一條的 NH2,有什麼事情發生?兩者結合,釋出一顆水分子(H2O),餘下一個 CO-NH 連結,兩條氨基酸連接起來。COOH 和 NH2就像一塊磁鐵的南北兩極,讓氨基酸無止境接駁下去;一列長長的氨基酸就是經常聽說的「蛋白質」。肌肉、神經、頭髮、指甲都是蛋白質,說身體大部分由蛋白質組成並不為過。
在 Miller 實驗的五十年代,普遍認為史前大氣層充滿着 NH3 和 CH4(亦是 Miller 實驗採用的氣體)。到了九十年代,意見漸漸改變,認為 CO2 和 N2(氮氣)才是史前大氣層的代表,兩種氣體都沒有包括在 Miller 實驗之內。換句話說,Miller 實驗雖然證實「無中生有」的可能,但這可能性並不屬於我們的星球。有人採用 CO2 和 N2 重複 Miller 實驗,不見氨基酸的蹤影,我們距離生命之源的答案退了一步。
不是答案全部
2008 年,Miller 的意念獲得重生。他兩位高足 Jim Cleaves 及 Jeffrey Bada 懷疑那失敗的實驗存在漏洞,閃電能夠製造氨基酸的同時,也能產生摧毀氨基酸的氮化合物,兩者抵消,氨基酸遂不見蹤影。他們重複 CO2 和 N2 的閃電實驗,加進物料吸收氮化合物,氨基酸果然「失而復得」。史前大氣層借閃電之助「無中生有」的假想再次獲得證實。
氨基酸無疑是生命的原料,但不可能是答案的全部,因為更基本的遺傳物質 DNA 和 RNA 並非氨基酸。DNA 是去氧核糖核酸,RNA 是核糖核酸,兩者都是由核酸(nucleic acid)串連而成。DNA 是基因的載體,儲存着製造蛋白質的指令,RNA 則像圖書管理員,控制着指令的執行;DNA 和 RNA(核酸)攜手管理着蛋白質(氨基酸)的製造和使用,我們的身體是核酸指揮氨基酸。一碟完整的生命原材料,兩種「酸」都需要。
閃電產生氨基酸,核酸又怎樣出現呢?可能來自隕石。最近有人找來隕石碎片,磨碎,去除有機物質,剩下無機礦物,混合 HCONH2(甲醯胺,formamide)加熱至攝氏 140 度,兩天後,核酸和氨基酸竟會自然出現。為什麼混合 HCONH2 呢?此物質有在太空飄浮,隕石跟它相遇不出奇,說不定核酸和氨基酸就是這樣太空製造,隨隕石散落地球。
生命種子來自太空的假想由來已久,這是第一次找到具體證據。
生命原料齊備,不代表生命便會「應運而生」,正如煮餸不是將材料混合這麼簡單。生命是 DNA/RNA 指揮蛋白,然而指揮過程需要很多蛋白協助方能成事,那究竟是 DNA/RNA 還是蛋白首先出現?假如你不明白,讓我舉例。我寫文章,必定參考自己的舊文,那我的第一篇文章怎樣寫?有雞先還是有蛋先?
曾有想法認為,DNA/RNA 的複製及指揮過程實在太複雜,必須周遭環境配合,有適當蛋白作配套,它們才能有作為,因此蛋白先行。
近年想法逆轉,發現 RNA 有時能夠「自己幫自己」,獨自完成複製和指揮過程。現今主流看法認為 RNA 是生命的「開荒牛」,DNA 和蛋白只是「後來者」。
我們沒有時光機,不能重回史前地球,生命起源之謎永沒肯定的答案。Unknowable 也不錯,我們可以辯個不停,直至生命完結為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