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 - 信報
為了找尋答案,我決定親身做實驗。家裏沒有鐵,於是找來一隻奇異果,磅一磅,重120克。家裏也沒有棉花,但有舊報紙,順手拈來放到磅上,加加減減湊好120克,用膠紙綑作一團,成了一個報紙球,再磅一磅,確保依然120克。
在我面前,一隻120克的奇異果和一個120克的報紙球,哪個較重?
右手拿起奇異果,左手拿起報紙球……奇怪,怎麼奇異果感覺較重?
把奇異果放回磅上,120克。把報紙球放回磅上,也是120克。
信磅,還是信感覺?
錯覺在於手感
奇異果長兩吋半,報紙球直徑六吋,兩件物件重量相等,較大那件感覺較輕,這是一個經典錯覺,size-weight illusion。用心理學的說法,這是一個非常「robust」或「compelling」的錯覺,意指明知重量相等,抗拒卻是「有心無力」,物件放在手中,較大那件顯得較輕的錯覺揮之不去,若非有磅為證,很難相信兩者重量相當。
很明顯,雙手所感覺到的,不僅是物件的重量,而是體積和重量的結合。
蒙着雙眼,看不見物件大小,錯覺還會存在嗎?還存在,因為單憑手感也能感覺物體大小。
用繩吊着物件,不讓雙手直接觸碰,且蒙上眼睛,錯覺應該消失了吧?還存在,因為物件的搖晃泄露了它的大小(雙手對此非常敏感,不信可以試試看)。
要完全隔絕體積的資訊,有兩個方法。一,使用滑輪或槓桿,搖晃的傳送便中斷。二,把物體放進一條大小適中的垂直管子,限制其搖晃。這樣,在對物件大小毫無提示的情況下(不要忘記蒙上雙眼),我們才能「心無旁騖」地感受物體的真正重量,size-weight illusion 的錯覺才告消失。
然而,我不服氣,為何我一定是「錯」?磅不可以「錯」的嗎?全世界的磅都說一斤鐵和一斤棉花一樣咁重,全世界的人都覺得一斤鐵重過一斤棉花,頂多勝負未分,怎麼人自認是「錯」?
* * *
執筆時,穆巴拉克剛剛自願下台,埃及亂局稍定,還記得早前兩派人馬街頭對峙,互擲石塊,我在想:何來這麼多石頭?後來看見一幀新聞照片,原來有人把大片馬路的石屎砸爛成塊,用來投擲。不難想像,示威者撿拾石塊時,一定會用手來秤一秤,揀選擲得最遠的。他們手秤石塊,跟我手秤奇異果和報紙球的動作如出一轍,兩者是不是有些關連?
人類獨有本領
根據一些學者的說法,遠距離投擲是人類獨有的本領。猩猩和猴子懂得投物,但距離很短,自然界沒有動物能夠像我們一樣,把籃球從己方的籃底傳至敵方的半場,或如棒球的外野手把球擲回本壘,又或如長毛向特首掟蕉等等。投擲給我們遠距離攻擊的能力,讓史前人類能夠獵殺大型動物,幫助人類征服自然廣布全球。投擲的第一步,是揀選最佳的可擲物,所謂「最佳」,不外乎擲得最遠,既然投擲於生存這樣重要,揀選最佳可擲物是不是我們本能的一部分?
試想像,你面前放了六個體積相若的奇異果模型,一個木造,一個鐵造,一個銅造,一個鋁造,一個鉛造,一個銀造,你能否揀選哪個擲得最遠?再來六個牛油果模型,體積相若,重量不一,你又能否揀選哪個擲得最遠?以上情形改編自一個研究,那研究已經證明人有這種能力,在投擲之前已經大概知道最佳重量。最佳重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跟隨體積調節,最佳是體積愈大重量愈大;以投擲而言,最理想的牛油果(模型)一定重過最理想的奇異果(模型),因為牛油果(模型)一定大過奇異果(模型)。(以下省略「模型」二字。)
Size-weight illusion 說,假如兩者同等重量,牛油果感覺較輕。換個說法,若要感覺一樣重,牛油果必須重於奇異果。
神奇的是,最理想的牛油果與最理想的奇異果感覺恰好一樣重(是「感覺」一樣重,實際上當然牛油果較重),這是最近一次研究的結果。是次研究證明,所有最適合投擲的物體,重量感一致。Size-weight illusion 原來是有功能的,人只要認定一個重量感,便能不論體積、不論重量揀出最適合投擲的物件。雙手提供的重量感,並不是重量,而是物件的「可擲性」。
Size-weight illusion 這錯覺,其實並沒有「錯」,手與磅根本是在量度不同的東西。
* * *
一斤鐵重還是一斤棉花重?
磅說:「一樣咁重。」
手說:「用嚟掟人?梗係一斤鐵啦!」
手和磅根本就在不同的頻道,或在不同的leve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