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你成功,等於我失敗? - 陳頌紅

2011年2月16日 - 信報

朋友甲又升職加薪了。一年內為她慶祝了三次,連續對她說了三次酸溜溜的「真為你高興」,說到連我自己都懷疑自己是否真心替她感到高興。她半開玩笑,實質上是恥笑般問我:「我一年內已經三次了,什麼時候輪到你升職?」我張大嘴巴,用因為過年而吃得太多煎炸食物的發炎喉嚨對着她:「吓?我?」我從來沒有考究過,作家可以如何升職。而且打從那一刻開始,我決定壞心腸地質疑她是靠什麼本事,可以一年內升職三次。

以色列海法大學哲學系教授Aaron Ben-Zeév認為,在大部分情況之下,我們的伴侶、親人、好友、同學、同事、鄰居等的成功,並不會令我們真心替他們高興。啊,很對。

他引述法國哲學家、思想家盧梭之言:「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跟別人分享快樂,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都沒可能在完全不經歷丁點兒妒忌情緒而純粹為對方感到高興。只有當朋友的成功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威脅,甚至當他們潦倒,需要我們幫助,才更容易引出我們善良大方與有雅量的情感。」

別人因為成功而快樂,對於我們來說,原來也是一種「侮辱」。他們有驕人成就,就會比我們更高高在上,更顯得精明能幹。我們的自尊因而受到打擊,自我存在價值得不到肯定。相對之下,我們就會被矮化,變成一個失敗者。所以只有在不影響我們個人榮耀的情況下,我們才會覺得對方「值得」得到成功。相反,在不快樂、沒成就的人面前,我們才有機會顯示實力,甚至向他們伸出援手,讓我們重拾自信和優越感。

不過Ben-Zeév亦指出,並非所有他人的成功都會威脅我們。最明顯例子,是子女的成功。父母會真心為子女的成就而高興,因為他們至少可把部分功勞歸於自己—啊,多得我帶他們來這世上、多得我花時間教育他們、多得我如何如何培育他們成才。子女成功會令父母的自我認同感得以上升,於是他們不會感到自卑。不過父母的成功,相反,就會對子女構成壓力和威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