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 信報
最近流感肆虐香港,不少人都患上了感冒,雖然服藥後感冒主要症狀怕冷、發熱、頭痛等受控制,可是有很多人的咳嗽一直沒有好轉。他們的咳嗽都有一系列很相似的症狀,就是乾咳、無痰、連聲作嗆、喉癢、鼻唇乾燥、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口渴。有部分的患者還出現惡寒怕冷、手腳冰冷、微發熱等外感風寒的表現,產生了乾咳、口渴、無痰等症狀。而且,咳嗽遇寒或遇風時咽喉部的痕癢就加重,引起連續不斷的咳嗽,這種不自主的咳嗽讓患者十分難受。
在寒冷的季節裏發生的咳嗽,我們本應祛風寒而止咳,以溫潤之法療治。在此種氣候中發生的,多為涼燥型的咳嗽,涼燥證乃燥證與風寒並見,表現為乾咳少痰或無痰、咽乾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等證。用藥該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以杏蘇散為主方,加紫苑、百部溫潤止咳,配荊芥、防風以散風寒解表。
運用了該方作治療,可是療效並不顯著,為什麼會這樣呢?涼燥證的所有症狀已具備,用藥也顧及了風寒與體內乾燥的因素,為何會不見效呢。
我觀察了很多個患者的咽喉,他們的咽喉壁充血,濾泡增生,部分患者扁桃體腫大卻沒有疼痛感,顎舌弓微輸血管充血。證明他們上焦的咽喉有炎症,而且他們具有共同的兩個主要特點為咽癢和口渴,這是最突出的地方。有部分患者告訴我他服用了抗過敏的藥物和抗生素咽喉仍然很癢,有的口渴增加了,咳嗽還加重了。
我再反覆思考咽癢和口渴這兩個主症,它們都是燥邪所致的症狀。燥邪主要是指外界氣候乾燥、燥邪外襲、耗傷人體津液所表現的乾燥症候。《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燥勝則乾。」由於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降低,氣候乾燥,而皮膚、口鼻、肺系統與外界的接觸最為密切,燥傷人體津液,故以皮膚、清竅、肺系統乾燥症狀為突出的表現。
燥邪最易損傷的就是體內的津液,津液是體內各種正常水液的總稱。津液也是血液的組成部分,津液屬於「陰」的範籌,故津液與血、陰等概念的關係密切。津液具有滋潤、濡養和平衡陰陽的功能。
因此,我認為雖然在寒冷的節氣,既然用過治療涼燥之劑未能很好地解決患者咳嗽問題,該以養陰潤肺的方法去思考用藥的方針。故此,我嘗試使用養陰清肺湯為主方,結果療效十分理想,患者多在短時間內明顯地減輕咳嗽的症狀。在李教授的新年交談中,他也告訴我他患了乾咳無痰咽癢之症狀甚久,試過了很多治法未能有效改善,最後他也自擬了百合固金湯為主方之藥,迅速治癒。
雖然如此,在臨床中,如若患者鼻敏感症狀嚴重,或惡寒的症狀嚴重,在養陰清肺湯使用的同時,需要適量加入宣肺散寒之劑,以達到潤肺的同時能有散寒的效果,則外感風寒與燥咳同時並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