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金融海嘯深入反思(二):螞蟻與草蜢 - 劉廼強

2009年3月31日 – 信報



一說到可持續發展,大家馬上會聯繫到生態環保,或者更嚴格的說,是人口、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但是我們如果深入的思考一下:要是大家都接受了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並且在其規範之內進行經濟發展,經濟便會自動地向前發展了嗎?

毓民明天草泥馬 - 余錦賢

2009年3月31日 – 信報



事到如今,又是時候重讀法哲福柯(Michel Foucault)的作品了。

社民連三子續以「粗俗主義」(vulgarism)衝擊議會文化,本是新瓶舊酒,卻由於這次的「衞道者」是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加上立會主席曾鈺成提出制訂「粗語錄」,煲呔又高調表態,各路人馬亦都積極響應,形成包圍格局,令社民連有「一鋪清袋」之虞。當然,黃毓民不是省油的燈,早已準備好陽關三疊。正是:播歌、激辯、棟篤笑!

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全球化並不陌生:回顧舊中國融入西方經濟體系的歷史 - 楊斌

1999年10月



歷史的驚人相似

目前,世界經濟出現了令人不安的動盪,亞洲、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相繼發生金融危機,美國的泡沫經濟已出現了漸趨破滅的跡象,有些學者認為美國發動侵略南斯拉夫的戰爭,甚至悍然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的大使館,原因之一正是為了製造歐洲金融的動盪局面,通過打擊歐元來阻止國際資金大量回流,延緩美國股市泡沫崩潰觸發經濟危機。頻繁的金融危機、社會失業和戰爭危險,這些曾困擾了資本主義數百年的幽靈,仿彿在二戰後西方的“黃金時期”漸漸遠去之後,又重新回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身邊徘徊。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金融海嘯深入反思(一):社會不公是全球大患 - 劉廼強

2009年3月24日 – 信報



金融海嘯最終的起源在於歐洲工業革命以來掠奪性的發展模式;經濟循環,是它的規律。熊彼得更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突破,是經濟波浪產生的因由。經濟由盛轉衰,不能適應的企業倒閉,生產力落後的產業式微,這是「創造性的破壞」,資本主義得以重生、永續。就是有這資本主義自我完善的理論支持,資本主義世界沾沾自喜,以為毋須作深層次的檢討和改進。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至人無聞 - 陳載澧

2009年3月23日 - 信報


波恩斯坦(David Bornstein)分析了社會創業者,把特別成功的那些與一般的比較,發現前者除了對真有意義的某個長遠目標懷着百折不撓去追尋的決心外,還具備若干種特點,其中一種是甘願在不一定獲世人知悉的情況下,默默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