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 信報
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月初宣布其對全球的關稅政策,影響的廣泛及深刻程度,遠遠超乎大家原來的估計。這衝擊令到全球的股票市場,包括華爾街的,全面大跌,而香港的跌幅是最大。中國對美國的舉措作出迅速的回應,對美國的入口貨品加徵同樣的34%關稅,特朗普也迅速聲言,會對中國的關稅再加50%。一場激烈的貿易戰似乎已經開始。
環顧全球各國對美國這次關稅戰的反應,大家都在計算自己在這次貿易大戰中面對的情況,及計算自己的傷害及出路,以至回應措施。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國這次掀起的,並不單是一場「貿易戰」、更不是一場「關稅戰」,對這次全球大戰的基本性質,需要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才能正確面對、有效應對這局面,最終達到勝局。
對特朗普而言,關稅只是一種手段、一個工具、更是一支大棒,用來逼對手交出自己要的東西。批評他的反擊關稅率的計算方法不對、不合理、無理論根據,完全找不到問題的重點。這些標準有沒有道理並不重要,只要它們能大概反映美國與這個國家的貿易不平衡狀態,對特朗普便是可以的了。
美國「雙赤」危機恐爆煲
特朗普引入關稅及加關稅這手段,並不一定用在經濟、貿易事務上,從他以加關稅來逼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接收美國送去的非法入境者,就可以看到特朗普對關稅的態度。平衡貿易亦不是美國掀起這次鬥爭的真正目標,不然,歐盟及一些國家提出相互零關稅的反建議,應馬上獲得特朗普接受,更不要說香港這個零關稅的自由貿易港,也被納入美國10%關稅的對象。
在這場鬥爭中,貿易只是其中一個戰場,是開戰的首個平台、第一個層次,它只是整個衝突中的其中一個前線,目前的前線。貿易、經濟問題,很可能不是最終目標,起碼一定不是唯一的目標。特朗普總統及他的主要有關官員,已明確表示當前推出的這些舉措,是他們使「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一個主要政策。要使美國「美國再次偉大」絕對不只是令美國的貿易赤字消失,出入口平衡這麼簡單,最後,更可能與此無關。
特朗普目前要做的,不亞於一場革命,雖然他並沒有為他的行為作出這樣的定性。有別於民主黨及很多美國人,特朗普反映的是美國一部分精英階層,認為美國正面臨一個重大危機。這表面體現在「雙赤」,即美國龐大及近乎失控的對外貿易赤字,及政府公共財政的赤字。這情況不可能持續,隨時會爆煲,不處理美國會崩潰,當權者必須採取果斷,及重大的行動。
特朗普打出的「美國利益先行」(America First),並不是指要先照顧自己的利益。任何一個美國領導人的政策,都會先照顧美國的利益。這句說話的實際意義是,他認為美國在外的攤鋪已太大,負擔過重,一定要收縮,要先處理自己的問題,然後再出發。同樣,「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有個潛在的前提,就是美國目前已不再偉(強)大,結構性的問題很多。這是美國統治階層中的很多人不願面對,及承認的事實,與民主黨高唱美國的經濟很好,有天地之別。特朗普得以當選回朝,反映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並不認同民主黨的調子,雖然他們對美國的核心問題,及特朗普一幫人的解決辦法,並不完全了解。
特朗普一幫人對美國情況的論述,圍繞在美元滙價過高,不利出口,幾十年來掏空了美國的製造業。更令美國政府赤字年年高企,負債龐大,達到每年政府的利息開支,已超過國防開支,這雖然是一個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指標,但這歷史經驗的指標,足以喚醒不少美國統治階層的人。
救亡運動籲群眾加入戰鬥
俄烏三年的戰事,一個只是地區性的代理人戰爭,就顯得了美國的軍工生產,出現了嚴重的短板問題,如要應付被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台灣海峽可能出現的衝突事件,美國是完全沒有辦法的。這對美國作為全球的老大哥是一個不可接受的現實。恢復美國作為一工業大國,用任何手法推動工業回流,是特朗普政府在枱面上的目標。使美國再次強大,雄霸、領導全球,才是特朗普及他領導的一群人的最終目標。
這不是美國統治階層的一致認識,不少人認為,製造業重回美國,起碼在一段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事。更深層次的分歧,是部分人認為,只要在金融、科技、軍事,及政治(包括意識形態、及價值觀)上,領導世界,就可以維持過去八十多年來,美國在全球主導的地位。但持這論點的人、黨派,在美國上一次選舉中落敗了。
幾十年的全球化發展,特別是自這個世紀以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出現的情況,愈來愈對美國不利。前特首董建華的一句名言,認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及美國,使到一方得到價廉物美的產品,另外一方又有他需要的大量就業的情況,早已不再。貿易自由的發展,加上美國自身內部的結構性問題,使美國的製造業空洞化,中產階級生活水平退化,貧富兩極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愈來愈激化,在全球的影響力日漸退化,全球化對美國的負面影響愈來愈大。
特朗普開展的,是一場美國的「救亡運動」。特朗普的幕僚已多次強調,美國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是號召群眾加入戰鬥、支持政府的口號,在這個氣氛下的真正危險,是鬥爭可能伸延到政治,及至軍事層面上。因為,要建立、要維持一個霸主的地位,不是單靠經濟和貿易手段就可以達到的。全球貿易關係的背後,從來就有政治和軍事的因素。作為結語,我引述一段朋友傳來的一個最近發展,表面上與當前的爭議無關,但其實是整個問題的一部分。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布,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將全面對接東盟十國和中東六國,這意味着全球38%的貿易額將繞過以美元為主的SWIFT系統,直接進入「數字人民幣時刻」。這場被《經濟學人》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2.0前哨戰」的金融博弈,正用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改寫全球經濟的底層代碼。當SWIFT系統還在苦苦掙扎跨境支付3至5天的時延時,中國研發的數字貨幣橋樑已將清算速度壓縮至7秒。在香港與阿布扎比的首次測試中,一家企業通過數字人民幣向中東供應商付款,資金不再經過6家中介銀行,而是通過分布式賬本實時到賬,手續費下降98%。這種「閃電支付」能力,讓以美元為主導的傳統清算體系瞬間顯得笨拙。更讓西方聞風喪膽的,是中國數字貨幣的技術護城河。數字人民幣所採用的區塊鏈技術,不僅讓交易可追溯,還能自動執行反洗錢規則。
數字人民幣無聲去美元化
在中國/印尼「兩國雙園」項目中,興業銀行利用數字人民幣完成首筆跨境支付,從訂單確認到資金到賬僅用了8秒,比傳統方式效率提升了100倍。這一技術優勢,讓全球23家央行積極加入數字貨幣橋樑測試,其中中東能源貿易商的結算成本降低了75%。這場技術革命的深層影響在於金融主權的重構。當美國試圖用SWIFT制裁伊朗時,中國已經在東南亞構建了人民幣支付的閉環。
數據顯示,2024年東盟國家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5.8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120%。馬來西亞、新加坡等6國已將人民幣納入外滙儲備,泰國完成首筆以數字人民幣進行的石油結算。這波「去美元化」讓國際清算銀行驚呼:「中國正在定義數字貨幣時代的遊戲規則」。但真正讓世界震驚的是中國的戰略布局。數字人民幣不僅是支付工具,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技術載體。在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項目中,數字人民幣與北斗導航、量子通訊深度融合,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當歐洲車企利用數字人民幣結算北極航線貨運時,中國正利用區塊鏈技術將貿易效率提高400%。這種虛實結合的策略讓美元霸權首次感受到系統性威脅。
如今,全球87%的國家已經完成數字人民幣體系的適配,跨境支付規模超過1.2萬億美元。當美國還在爭論數字貨幣是否威脅到美元的地位時,中國已經悄然構建了覆蓋200個國家的數字支付網絡。這場無聲的金融革命,不僅關乎貨幣主權,更決定了誰能掌控未來全球經濟的命脈!這是個很大的新聞,意味着大規模的去美元化,可以徹底重新設定世界。」
歡迎蒞臨「未來勇敢新世界」!
新範式基金會總裁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