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 信報
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趁2008年金融海嘯十周年出版Principles For Navigating Big Debt Crises,把他與團隊研究成果分享出來。作為時代的見證,他親身經歷過1966年至1971年布列頓森林體系腐蝕至最終崩潰,七十年代通脹泡沫以至1978年至1982年爆破,八十年代拉丁美洲通脹引起蕭條,八十年代後期日本泡沫以至1988年至1991年爆破,全球債務泡沫引起2000年科網爆煲,2008年大規模減債等。
作為一位認真的投資者,他不滿足於此,認為任何人一生直接的經驗非常有限,但世事往往有規律,唯有透過不斷接觸史實,才可真正參悟背後的因果規律。為此他大量翻查歷史,沉浸文獻中,體驗公元5世紀的羅馬帝國覆亡,1789年美國債務重組的年代,二十年代德國威瑪共和,以至1930年至1945年波及多國的大蕭條和戰爭,還有其他大大小小危機。達里奧透過研讀史料後寫成該作,多年前主動跟大家溫馨提示,從金融海嘯開始,全球進入另一債務危機,並明示暗示某些社會政治現象將出現。
由2008年金融海嘯起回憶,大家熟悉的金融市場,拋售潮令各國央行介入,主動提供大量流動性,減息至零,量寬規模史無前例,協助資產價格穩定下來,讓金融系統有喘息空間。結果,止跌回穩,對當時央行而言算是大功告成。
然而,這又是另一次危機開始。央行注入流動性,貨幣供應沒傳導到實體經濟,一直在金融市場,效果可從資產價格升值感受到。救市原意是央行作為最終資金提供者,源源不絕供應,保證不怕資產價格下跌,投資者由要錢不要貨的求售改為等候,之後甚至跟隨買進,形成自我實現預言,良性循環開始。
另一邊廂,手上有資產跟無資產的,更仔細到多資產跟少資產的,財富差距愈見拉闊,此不平均雖非傳統意義的貧富不均,但比貧富不均更麻煩。財富效應兩極化,延伸到社會政治意識上兩極化,最終反映在投票取態,結果是以往各黨爭取政治光譜中間大多數選民,如今變為大幅度拉開,變成兩極甚至多極等不同形態,最終極端取態候選人當選,推行的政策措施,自然亦以討好籠絡極端取態選民為主。
偶像式英雄上台 海嘯又重現
達里奧參考歷史發現,近代史上可怕的大獨裁者納粹希魔,當年就是在類似的社會條件下,挾巨大民意上台。當然,有社會條件,再加上懂得把握歷史機遇,甚至自製事端變成機遇,最終大權在握,之後都是歷史。
近幾年,大家在歐美各國所謂民主社會的大小選舉中都不難發現,不少以往不能想像上台的民粹分子大受歡迎,原本以為在文明社會是不正常的,可是說到底,選票反映選民意願,這點必須尊重。之所以選民有此意願,意願如何形成,什麼社會經濟條件下出現,凡此種種,便要客觀對待。從這一角度達里奧的研究便有一重客觀價值。
選民意願可能是壓抑良久,最終有偶像式英雄人物出現,把希望寄託在其身上,寧願以激進極端政策方向,改變原有社會經濟制度,特別是利益再分配方式,必然事出有因。只可惜,受惠於類似債務危機的救市行動的既得利益者,當然未必有興趣理會,一而再,再而三,單純以為民粹分子只是社會上極少數,比起現有遊戲規則中的贏家,能力智力明顯遜色云云。結果,社會深層次矛盾愈積愈深,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大家無論是否同意特朗普第一屆任期所做的,甚至第二屆任期上任至今才兩個多月所做的,包括當前為美國債務而做的種種關稅手段,他可是美國選民在當前投票制度中選出來的,確實有民意基礎,集選舉人票和多數票於一起,不是社會上極少數極端分子,而是大多數。
即使對上述議題沒興趣的投資者來說,參考達里奧之作可了解其思考架構,以至何以產生上述預測,更可以從當中3個詳細個案和48個扼要個案中,學習真正大盤在手的人如何鑑古知今。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