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情色文化一段給避諱的歷史 - 李志榮

2010年8月18日 - 信報

龍虎豹好睇,好睇,但係又好鬼貴;

圖畫美麗,顏色美麗,立體咁滯;

龍虎豹好睇,好睇,但係又好鬼貴;

顏色美麗,圖片夠勁;

獨在廁所中,慢慢睇。

—《龍虎豹之歌》

《龍虎豹》真係咁好睇?

為了這次報道,我平生第一次到書報攤買鹹書。站在報販旁邊,望着遙不可及的鹹書,它們早已在書報攤升上神枱,成為展覽品。報販要在腳底下的紙皮箱找了很久,才將一本有少少皺紋的《龍虎豹》遞給我,過程中當然少不了身旁拖着小男孩師奶的側目……究竟她正在歧視一個有性需要的男人?還是奇怪着這個年頭還有人要用鹹書滿足對女人胴體的好奇?

她身旁的小男孩同樣凝望着我,這個時候我真想對他咆哮:「望咩呀望……」不過,我望着他無辜的稚子臉龐,無奈地自言自語:「望多兩眼吧,也許到你成長以後,世界上已經再沒有鹹書,你也許不可能感受到,與同學仔朋友仔夾錢買鹹書那種既興奮又驚惶的感覺了。」

研究舊鹹書,填補港文化歷史

今天我們姑且放下過往對色情的批判,用一副憐憫的角度,看這一個被網路邊緣化的犧牲品。向身邊的八十後(當然是男生)打聽,他們都已經很久甚至乎平生都沒有買過《龍虎豹》等鹹書。始終我們這一代男生的集體回憶,叫做蒼井空,而非什麼華夫人、醜男人。

在鹹書世界裏,《龍虎豹》可謂當中的表表者。「龍虎豹」三字深入民心,彷彿變成鹹書的代名詞。據說,當年宮雪花選亞姐時,主持人在問答環節中問到,什麼是《龍虎豹》……宮雪花搶着回答:「是一本雜誌。」

「《龍虎豹》很強調自己有女性讀者,大概他們希望告訴別人自己是普及讀物!」李偉儀說。其實,《龍虎豹》的「普及」甚至引來很多人用此做研究,探討香港的情色史。

從事性別研究的李偉儀曾經做過一個名為「重尋香港主流色情文化」的研究,在舊書報攤裏「拯救」了超過一百期、屬創刊早期的《龍虎豹》雜誌。三位在性學會實習的中大同學將那些《龍虎豹》晾曬、清潔、以包書膠包裝,珍而重之,就像保護歷史文物一樣。

李偉儀認為研究《龍虎豹》填補了香港一段真空的色情文化歷史。「《龍虎豹》在香港沒有得到太多人重視,反而很多內地同胞來港搶購舊版《龍虎豹》回去珍藏,甚至令我們搜集文本時都出現困難。」

文人和色情刊物千絲萬縷

「現在《龍虎豹》遜色了很多。」李偉儀所指的不是內容,而是當色情電影大行其道,印刷刊物舉步維艱。想深一層,就算是報界也是同病相憐,《龍虎豹》的故事,相信行家會讀得更有共鳴。

曹民偉(小草)也是《龍虎豹》的收藏者,他也持有和李偉儀一樣的意見,龍虎豹的影響力今不如昔。

他曾出版《有咁耐風流──香港百年情色史》一書,這本書曾被貿發局列為禁書,不能在書展發售。我們對性的避諱,連它的歷史也一併抹殺。

小草給了我四期屬於創刊時期的《龍虎豹》,筆者翻開,固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油墨味道,還有在《信報》副刊都會出現的內容:例如有講電影的專欄「影視巡禮」、談健康資訊的專欄「保健新知」等。小草介紹,當年的《龍虎豹》文化味道較重,不只一味刊登搔首弄姿的相片,還有很多長篇小說。當然,不少本地作家都曾在這些情色雜誌上寫小說。有些在《信報》副刊撰文的作者亦曾在這些刊物上出現。「在香港,文人和色情文化一直都有很大關係。」

色情雜誌被八卦周刊取代

《龍虎豹》對於小草比較深刻的印象,則是其黑幫的新聞。當時他們都對這些黑道消息毫不避諱地寫出來,繪影繪聲。例如他們的題目會包括林過雲在獄中殺人、某某幫的話事人虎落平陽等,這些題目在今天都不會在色情雜誌上出現,反而在八卦雜誌中大行其道。

最意想不到的又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八九六四《龍虎豹》義賣行動【右圖】。當年《龍虎豹》編輯在雜誌內刊登廣告,宣布該期的收益全部捐予北京的學生,以支持學運,很多七十後、六十後對這一幕仍記憶猶新。可見,《龍虎豹》的內容十分多元化。

《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成立以前,香港有一條《不良刊物條例》,那是衝着暴動而來的,雖然條例涵蓋色情刊物,但規管的例子實在不多。但1985年左右女性主義剛剛抬頭,這些裸露的照片被認為是貶低女性,加上社會開始關注色情行業的盛行,1985年5月政府突然高調打擊這些色情刊物,更發生燒書事件。《龍虎豹》更被迫停刊,隨後,在社會的關注轉淡時,《龍虎豹》復刊,但內容已沒以前般大膽了。

「其實,當年的《龍虎豹》像今天的八卦周刊,只是當年有露點照片,今天的八卦周刊則受制於淫審條例而略為聽話而已。」小草說。

李偉儀亦認同當年的色情刊物經常挑戰社會底線,她見過一張相是女模特兒在街頭裸露身體,這等挑戰法律的手法在今天只有周刊才會出現。

《龍虎豹》由以往的五蚊雞鹹書變成今天的二十五蚊鹹書,《龍虎豹》的內容亦轉變了很多,由東南亞的裸女封面,轉作以日本AV女優掛帥;少了文化味道較重的內容,唯獨加添了更多召妓指南。唯一不改的,可能就是動輒三千字的長篇小說,當然,其影響力就沒有當年的「醜男人」。

《龍虎豹》角色漸漸被其他刊物取代,要資訊式文字?有八卦雜誌;要圖像?網路一按按鈕,更多更精采。這本上世紀香港少男的恩物,會在哪個時候由商品變文物?就看經營者能拿出什麼大計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