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天圓地方 - 岑逸飛

2025年3月29日 - 信報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這是古人對天與地的看法。難怪傳統建築設計,都講究天圓地方,例如北京的天壇和地壇,天壇圓形,地壇方形;又如民間的四合院,大小不一,結構卻大同小異。院落依照四面對稱建房,結構成方形,門窗皆開向院內,中心有院子,院落呈閉合狀,表現則為「天圓」。

如今都知道地球是圓的,怎可能是方的?至於天,浩瀚無窮,根本難知其形狀。但這其實是執着於「天圓地方」的形狀,卻不知中文詞語許多時是一詞多義,「天圓地方」也有不少涵義,其中一種便是天圓代表陽、地方代表陰。

這可見於北京天壇的層數、台梯和欄板的數目都是奇數,即陽數;而地壇則是偶數,即陰數。講「天圓地方」的形狀只是一種譬喻,實則陽象徵天,陰屬地,要通過陰陽的契合才會有天的和諧。

又或者從《易經》角度觀之,易學是講時空的學問,而「天圓」有如時間的循環往復,「地方」則是空間。因此「天圓」指的是「天時」,如六十甲子一般周而復始;而「地方」的「方」,則是源於描述「東南西北」方位的觀念,體現中國古人的時空觀和描述宇宙的自然規律。

可見了解「天圓地方」要懂得轉化,若執着於形狀,便流於迂腐。這種迂腐,可見於《莊子.外篇.田子方》對儒者的嘲諷。莊子說聽聞「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冠圜冠」指戴圓帽,「履句屨」指穿方鞋,圓帽和方鞋都是形相之物,又怎可因此而知天時和地形?

古人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想知天時是夜觀星象;而今時今日,最好當然是用天文望遠鏡。至於知地形,穿方鞋不如踏在接地墊上,即使不知地形,至少也能讓身體得到來自地球的負離子和電子,從而調節身體的能量。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