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 - 信報
瑞銀新一份全球財富報告出爐,香港網友最關心的當然是「每10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百萬(美元)富翁」,香港成年人的人均財富值位居全球第三。該報告的看點甚多,筆者想討論一下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先說結論:香港「貧富懸殊」可能嚴重,若只計金字塔的中高端層級,仍有大量上級中產及低級富豪,原來香港人真的十分有錢!
不少網民及KOL批評報告「不真實」,就要怪他們沒有細讀,又或把概念混淆了。例如質疑報告只抽取少數香港人作為樣本,沒有代表性,這是明顯缺乏基本統計常識。有網民不加思索提問:「是否包括自住物業?」其實報告已列明自住樓也計算在內。另外,有評論提到不少香港人有房貸負債,報告都清楚顯示只計算扣除負債後的「淨資產」。
財富非高度集中於超級富豪
環顧眾多對報告的「指控」,最有趣是「平均無意思論」,又或「超級富豪扯高平均論」。他們覺得超級富豪身家一個頂幾萬個普通人,必定拉高財富平均數,因而認定「香港人均財富全球第三」是廢話。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是普遍現象,非香港獨有,那麼計算人均財富是否沒意義?倒不一定。若說香港富豪拉高平均數,套用在外國的情況也是如此,除非有證據說明此現象在香港特別嚴重。報告又提供了「中位數財富」,香港人依然排名全球第四,可見「平均無意思論」並不成立。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香港人均財富58萬美元,中位數財富卻只得21萬美元,遠低於前者,不少人認為這就是「貧富懸殊」的鐵證。事實上,所有地區都是人均財富遠高於中位數財富,無一例外。財富集中既然是普遍現象,真正要問的是香港財富「特別集中」在超級富豪手上嗎?答案是否定的。
驗證方法之一,是看「人均財富」除以「中位數財富」的比例。比例愈高,代表財富愈集中在超級富豪手上。上榜的25個地區中(表中只列出頭10個),比率差不多都在2倍之上,平均數是2.6倍。香港的比率是2.8倍,只略高於平均。
其中,比率最高的地區是美國,達到5倍,這不難理解。馬斯克(Elon Musk)等超級富豪,十居其九住在美國。緊接的有瑞士(4.2倍)、新加坡(3.8倍),以及北歐的瑞典(3.9倍)。至於比率較低地區則有盧森堡和比利時,皆不足2倍;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日本比率都是偏低。低稅率和金融業發達地區,比率相對較高。歐洲地區因為稅重,財富分布比較平均。
另一角度分析財富是否特別集中,可以比較該地區在「人均財富排名」及「中位數財富排名」的差距,如果前者遠高於後者,代表財富高度集中。香港人均財富排名第三,中位數財富排名第四,只差一級,不算誇張。相反,美國的人均財富排名第四,中位數財富排名第十四,距離達10級,反映財富高度集中。瑞士中位數財富排名由第三跌到第七,新加坡由第八跌至第十八,俱證明財富較集中。意大利的排名由第二十四躍升到第十三,顯示其財富分布較平均。西班牙、日本、比利時和英國的情況差不多。
中產處境不俗 呻窮實不知足
不過,要留意以上有關「財富集中度」高低,討論的是「平均」和「中位數」之差距。在大多數社會,有「平均」或「中位數」財富的已屬於中產人士。換句話說,相關計算只能證明「香港的中產普遍都相當富有」。正如前述,「每10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百萬(美元)富翁」,並不是因為個別超級富豪拉高了平均數。在光譜的另一端,中產和草根的差距就不一定如此。大家都知道香港的收入堅尼系數相當高,代表高低收入者差距甚大,香港亦非歐洲般的福利社會,故中產與草根的差距自然較多,但不少香港中產終日呻窮,可能是有點不知足了。
香港人的中位數財富達到21萬美元,排名全球第四,超越瑞士、美國,甚至是港人經常掛在口邊的競爭對手新加坡。不少人覺得「21萬美元算不上什麼錢」,曲線反映港人多富有──富有到不知自己富有,以為是理所當然。
作者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曾任職外資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