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

中文科病因 - 余家強

2023年12月21日 - 信報

一葉「撰主生先秀獨陳」知秋,沒考生會故意拿自己公開試成績和前途來開玩笑的,再嘲諷、列舉香港莘莘學子中文程度怎樣江河日下,無意思,不如反思其病因,認識病因,才可望治療。

即使最差的學生,總有一兩科目較感興趣和親切。過往,或許正正中國語文。為啥?昔年英文中學為主,各科用英文教,總覺隔膜,唯獨中文科同聲同氣,堂上敢於發言,老師都有此經驗。近年剛剛掉轉,中文中學為主,除了英文之外,科科粵語教,便不復存在中文科特別優勢。何止,它反而不親切,事關用普通話,甚至硬性規定。對於母語廣東話、成長聽慣菲傭英語的港孩,豈不敬而遠之?



愈溝愈亂

新一代面臨的中文元宇宙,空前複雜:粵、普、繁、簡;輸入法,拼音、筆順、倉頡vs部首;作文寫白話,上網寫口語潮文,課本12篇全古文,還有非華裔同學南腔北調……譜系生硬割裂,說融會貫通太理想化,愈溝愈亂才真。

中文科重要,殖民地報HKU非必修,現在變必修。可惜與此同時,以前僅中上階層送兒女負笈海外,現在尋常百姓也考慮着,而一旦出洋留學或讀國際學校,中文科完全不計成績,其他科目則不然,數學也罷,物理也罷,經濟也罷,放諸四海皆能累積研習,偏偏中文科隨時可半途而廢。我們引以為豪的國學博大精深,一個字就是難,專注學英文倒容易,此消彼長之下,稍稍不如意,即預謀退路,揚棄本地制度,另闖新天地,家長和孩子這樣心態,水平怎提升?

課外活動

當局輕視中文教育嗎?不知有心抑或無意,早前電視新聞報道「撰主生先秀獨陳」事件,緊接下一宗便介紹國情教育新猷,似乎暗示:搞好國情教育等於搞好中文──超錯!國情教育應關所有科目事,層層滲透,不該局限中文科,無奈各界抱持舊觀念,變相加重其包袱,而萬一個別學生吃不消國情教育,連鎖反應,見到中文科也抗拒。

往昔匱乏社會,娛樂選擇不多,唯一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的消遣,莫如一卷在手,所以吾輩無分賢愚,乃至失學人士,興趣必包括睇書,尤其小說,家貧者可去圖書館大借特借,整體氣氛濃厚。如今,不用說了,樂器、運動、影音、美術、電競十八般武藝,目迷五色,項項專人指導,閱讀相形見絀,沒秘技,寡如開水,究竟還是否興趣都成疑。母校中文科主任(即我女同學)邀請我回去主講中文學會,我忍不住問:「這算課外活動?怎吸引學生啊?」不算課外活動,於是把閱讀計入校內成績吧,逐本鬥多,強迫指定,失掉自學美意,內容須經審批,無菌化,遂又成八股文章。

上述中文科病因均屬結構性,並非老師教得好不好問題,並非學生資質問題;下篇,我也嘗試從結構性找答案。(待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