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星期三

你是寒底熱底? - 李宇銘

2016年3月25日 - 信報

你知道自己是「寒底」還是「熱底」嗎?現在似乎很多人知道怎樣區分,可是我們在大學教中醫,書本上從未記載過寒熱底子這種說法,中醫的字典裏亦沒有這術語,換句話說:寒底熱底是不存在的。

我常常說一個冷笑話,一個人怎樣才是「寒底」呢?如果他有一天死了,放進去殮房的冰櫃之中,他就是真正的「寒底」了!如果他被火化之後,他就肯定是「熱底」了!當然是說笑,但這裏想指出,一個人的寒熱,並非那麼絕對。

寒底熱底這種說法,是香港民間的用語,本非中醫詞彙,只是因為民間用多了,中醫師也只好拿來解釋一番,就好像「躁底」本身只是形容人很容易生氣的「潮語」,現在卻真有些人以為是一種體質底子。

寒底熱底本身不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所謂「底子」,是指一個人的根本、本質,而中醫認為健康人應該是不寒不熱的平和狀態,說寒底熱底就好像每個人的體質總是非熱即寒的二分法。底子的說法就像是生肖、星座、八字那樣,天生出來就決定了一世,以後不能改變,可是中醫對於人的寒熱體質理解,是認為可以變化的,並非機械化的命定論。

寒熱並存更常見

寒熱底說法所帶來的問題,是將身體的寒熱「絕對化」,其實人的寒熱相當難辨別,可以有不同臟腑、不同部位的寒熱並見,例如常見的有「上熱下寒」、「表熱裏寒」、「手熱足寒」、「胃熱脾寒」、「肺熱肝寒」、「腸熱宮寒」……這裏還只是兩兩對舉的舉例,實際的情況可以更複雜,例如可以有「心肺熱而肝脾腎寒」,甚至是一個臟腑之內同時寒熱並存,例如「肝血虛寒而又同時有熱」,這些在臨床上是見怪不怪的。

所謂寒底熱底的分法,很多時只是為了省卻口舌麻煩,有些醫師跟患者說:「你屬於寒底」,其實只是為了說得簡單一點,意思就是:「你總體是偏於寒的部分多一些」,但也沒有排除不一定沒有熱,也還可以有其他問題。故此中醫處方,也經常是寒熱藥並駕齊驅的。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的寒熱?這確實不容易,不同臟腑、不同部位的寒熱表現不同,就算醫師也需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判斷,普通人難以自測。一般來說,一個怕熱的人身體總體偏熱、怕冷的總體偏寒,所以民間才有「寒底熱底」的說法,因為用「怕冷怕熱」就只能大概而言了。實際上,一個人可以同時怕冷又怕熱,這類人冬天夏天也不喜歡,一年只喜歡春秋兩季,其實這類人算是佔人群裏的大多數吧!有多少人不喜歡春秋這舒適的季節?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大部分人的體質也是寒熱並見。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