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

鍛煉肌肉論──培養性格 - 馬露明

2015年5月21日 - 信報

幾年前有一部電影名叫《嚟多件衰鬼上帝》, 是《聖經》故事「挪亞方舟」的現代喜劇版。故事講述上帝(摩根弗里曼飾演)吩咐埃文(史提夫卡爾飾演)建造一艘方舟,以準備洪水來襲。一如《聖經》中挪亞的遭遇,埃文的舉動令他成為街坊的笑柄。他的妻子(勞倫格雷厄姆飾演)亦對丈夫失望透頂,並且帶着三個孩子回娘家去。當她在酒吧散心時巧遇「上帝」,當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白:「假如有人祈禱要耐性,上帝會憑空生出耐性,還是給他學習耐心的機會?假如有人祈禱要勇氣,上帝會直接讓他變得勇敢,還是給他訓練勇氣的機會?」

性格特質如耐性和勇氣從不是外在屬性,不可能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附加到自己身上,而是要透過磨練才能成長。

社會普遍有一種誤解,以為性格是固定不變的──即每個人天生被賦予不同「數值」的特質。例如當我們說:「他真是個體貼大方的孩子!」這句話似乎意味着這個孩子天生擁有愛心和慷慨,而這份特質不會隨時間改變。我不反對每個人有其獨特的性格,不過我同時相信性格就如同身體肌肉,兩者皆可以透過鍛煉而變得更強。

玩滑索的啟示

事實上,我們身邊從不缺乏鍛煉的機會。以我自己為例,我厭惡一切風險,尤其當涉及腎上腺素活動時更甚,因此我似乎天生與勇敢無緣。最近我有機會嘗試高空滑索,當我看見前方的鋼索橫跨整個山脈時,頓時覺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來了。在身邊人的鼓勵和推動下(是名副其實的「推一把」),我鼓起勇氣從高空滑翔到另一端。經歷過第一次後,更長更遠的鋼索亦難不倒我了。身體得到鍛煉之餘,相信我的勇氣亦有所成長。其他性格特質如耐性、慷慨、同情心、責任感和毅力等亦一如此理,它們都需要機會才得以薰陶。

着重學習過程

有人認為經歷是磨練性格的關鍵,正如有人說逆境會讓人更堅強。然而,經歷不外乎是學習的累積,因此倒不如說性格成長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舉個例子,測驗不及格被認為是失敗的經歷,有一些人會如此「自我安慰」:「反正我根本不可能考好,溫習也沒有用吧!」有些人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我下次一定要加倍努力!」同樣是失敗的經歷,為何會導致兩種迥異的反應?差別正在於你選擇用什麼態度來應對──是放棄還是堅持?一樣的處境,可以讓人心生退卻,也可以是進步的契機。

肌肉可以透過鍛煉而強化,性格又何嘗不是如此?保持開放的態度,迎接每一個挑戰,你也可以成為「性格猛男/女」!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