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 信報
除了極少數例子以外,我相信天下父母皆深愛自己的子女。無奈愛是容易,愛得有智慧卻難。有人認為愛的表現是百般遷就、千般維護、臭也要說成是香,余不敢苟同。縱容不但短視,也是愛的綑綁,子女脫離了父母跟前,連獨立生存、好好做人的技能也無。相反,有的父母恨鐵不成鋼,管教子女猶如軍訓,出自愛卻不表現愛,孩子就算十八般武藝皆精,親子之間所損失的樂趣,以至孩子在性格形成方面的缺欠,仍是很叫人可惜的。
在鑽研如何才算有智慧地愛孩子之前,我們必須問的,是長遠來說,什麼對孩子最好。
清單大約有一匹布那麼長:健康、快樂、擁有可靠的生活技能、能發揮所長(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擁有他愛又愛他的家人與朋友……
目標既定,朝着盡力,也就是了,一切與以上種種目標相違背的事就不做。例如:當家長認為上三百種補習班可能與增進生活技能有關,但卻有損健康與快樂;而把孩子慣成公主王子可能讓他們享有快樂的童年,但有機會犧牲的是生活技能的建立以及健全的人際關係,亦即將來的美滿家庭及互相扶持的朋輩圈子。
四類態度
的確考家長的智慧與價值觀。早前出席一個講座,提到愛得適當,講者籠統把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分為四大類:
高親切+高要求=權威型管教
高親切+低要求=縱容型管教
低親切+高要求=強權型管教
低親切+低要求=疏忽型管教
最理想的,是「高親切」配合「高要求」的「權威型管教」。「親切」大家都明,在這裏想多談的是「要求」。
與孩子及年輕人相處得多,你會發現,對他們毫無要求並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信任及歡心。每個人——不管你是成人或是小孩——都需要相信自己至少有一種優點、一點能力,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最邊緣化的、最不為人留意的——你做手工特別漂亮、你對老人家特別有耐性、你對香港的巴士路線瞭如指掌、你很友愛、你很禮讓……那是推動人活下去、也願意活得好的動力。對孩子有要求,代表的是賞識他的優點,肯定他的能力,是推動孩子建立自信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父母在對孩子定要求之前,必須要做得好的,就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優點、缺點以及能力,為孩子定下合理及只需努力與發揮得宜就可達成的目標。
做個智慧型爸媽
有時遇上父母向我投訴孩子好「Hea」,有趣的現象是,孩子好「Hea」的父母通常分為兩類:一類對孩子完全無要求,另一類對孩子要求極高,堪稱各走極端。前者不難理解:既然爸媽對我毫無要求,把我視為「軟腳蟹」,我自然對號入座,成為無用之人;後者嗎?爸爸媽媽為我定的目標高得乘火箭還有一段距離,我看着也覺累,乾脆躺下不試。
所以教孩子還有一招,就是適當地計劃滿足感出現的時距,為孩子設定需努力但能達成的目標,然後一級一級引領他們進步,當中不能缺少的,當然就是「高親切」的吸引力及推動力吧。要愛得適當,做個智慧型爸爸媽媽。
兒童教育工作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