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 信報
中國人不斷走向世界,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中國資本及「中國製造」亦不斷走向世界;中國人口超過十三億(佔全球人口六分一),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規模僅次於美國),但中國人一如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都有其民族的劣根性,而「中國製造」的劣質與不安全亦臭名昭著,故此,中國與世界的衝突可謂無日無之,而且有日趨白熱化的迹象。
中國一如所有崛興的國家,需要全方位向外尋求能源,那就造成了與非洲能源生產國的連串衝突──非洲問題專家阿當洛斯特(Adam Nossiter)早前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一些非洲國家與中國國企的衝突日趨嚴重:尼日利亞政府逐步與中國石油巨頭抗爭,廢除了合約的部分條款;乍得態度更強硬,索性關閉了中國國企,指其無視環境問題;加蓬更從中國國企手中奪回油田,轉移到加蓬國企名下。
致命中國
是的,中國與世界的衝突可謂無日無之,與日、韓、越、菲在領海、領土問題上固然有所衝突,與緬甸亦有採礦、水利建設的衝突,太多太多了,這就是另一種「文明的衝突」嗎?亨廷頓(Huntington Samuel)的「文明衝突論」恐怕已過時了,美國一些鷹派學者如彼德納瓦羅(Peter Navarro)、格奧特里(Greg Autry,一譯安一鳴)兩年前更合著《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Confronting the Dragon - A Global Call to Action),其後還根據此書內容拍了一套同名的紀錄片,力數「中國製造」的罪行。
《致命中國》這部紀錄片指出,中國的水產飬殖場約有三百五十萬個,那些水產在污染環境下,被餵飼激素而加快生長,而水產最大的買家是美國——美國進口的大蝦和85%的羅非魚(Tilapia,俗稱「非洲鯽魚」)乃「中國製造」。問題是,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只有能力檢驗當中的1%,但不符標準的比率已高達65%。這部紀錄片更言之鑿鑿,指責中國政府操控滙率、罔顧貿易規則及環保,剝削勞工、偷走了美國的製造業和工作機會。彼德納瓦羅早前更撰文指出:連接布魯克林(Brooklyn)與史坦登島(Staten Island)的大橋由中國企業承建,這正是中國入侵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象徵:此一地標建築早於1964年投入使用,乃北美最長的懸索橋日久失修,「不幸的是,這項3400萬美元的鋼鐵生產與建造工程已經被外判給中國」。
六橋倒塌
彼德納瓦羅指出:「這實在是個可怕的問題,因為中國生產劣質的、往往還很危險的產品,可謂臭名昭著。這樣的產品多種多樣,包括含鉛玩具、含硫石膏板、摻入三聚氰胺的寵物食品,以及被多硫酸軟骨素污染的肝素。」但更可怕的,卻是安全毫無保證:「自2011年7月以來,中國各地已有六座橋樑倒塌。」官方媒體新華社承認,豆腐渣工程和劣質建築材料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早在2002年,加州就購買了中國鋼材,用來維修和擴建舊金山與奧克蘭海灣大橋(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加州貪「便宜」才選擇了中國鋼材,但工程出現了焊接缺陷等問題,令整個項目延誤了幾個月,因而導致了巨額超支,可謂得不償失。彼德納瓦羅指出:不買「中國製造」還有另一重要理由:因為會嚴重損害美國人的就業機會。
美國有《致命中國》,中國有《中國合伙人》,是的,各自表述好了,然而,當中國企業、中國資本及「中國製造」不斷走向世界,無可避免會引起另一種「文明衝突論」,這一點,無疑是不斷向外擴張的中國必須認真應對的一大課題──那絕對不是「內政」問題,而是一個不折不扣、鐵價不二的國際問題。
中國戰爭與星巴克
說彼德納瓦羅是美國鷹派學者,不僅僅因為他是《致命中國》(書本及紀錄片)的合著人,更由於他在五年前已出版了一本以中國崛起為題材的書──《即將上演的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此書副題正是「仗在何處打及如何打勝仗」(Where They Will Be Fought and How They Can Be Won),這位電視名嘴兼加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在書中指出,中國正展開「一項大膽尋求全球經濟霸權的行動」,並分析潛在的中國因素,認定將會引發與世界各國的連串衝突。
《即將上演的中國戰爭》在五年前指出,中國其時正取代伊斯蘭極端主義,成為一個藏在暗處的妖魔──「中國製造」以人為低廉成本(政府補貼)的絕對優勢,廉價傾銷全球各地,在彼德納瓦羅看來,這無異於大規模生產的武器。此書又指出,「中國製造」正輸出全球化的通貨緊縮,最終會造成全世界經濟衰退,失業率日趨嚴重等問題。
並非事實全部
此書更指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增,那會衝擊國際市場供求關係,從而造成價格波動。同時,山寨貨已令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盜帝國」,盜版範圍遍及軟體、電影、空調、汽車、剃鬚刀,乃至暢銷全球的藥品。彼德納瓦羅的論點都不幸而言中,但必須仔細分析,那全都是「中國因素」嗎?中國真的有撬動全球的能量嗎?那是事實的全部嗎?還有別的因素嗎(比如全球的金融動盪及美國的貨幣政策)?
聰明的論點有時不一定就是真相的全部,比如他有一本書就寫得很聰明——「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股票」(If It's Raining in Brazil, Buy Starbucks),他的推理如下:巴西下雨,咖啡豆豐收,咖啡豆價格下跌,星巴克成本降低而利潤增加,這就形成了股價上揚。但問題是:星巴克大多開設在人流集中的商舖,最大賣點是環境及氛圍,事實證明,如果租金飆升,咖啡豆(只佔成本的極小部分)再便宜,照樣要關門大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