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港大不配有更好校長 - 王岸然

2013年10月8日 - 信報

所謂既來之,則安之。香港大學中人很有原則、很有氣派地「趕走」徐立之,認為他令港大蒙羞,於是展開全球招聘,請了一位英國二線大學醫學院院長當新校長;有幾位教授突然發難,馬上遭泛民傳媒抹紅為中方關係良好,事件變成普世價值與中國願景之爭。這不是政治化又是什麼?

有教授認為港大值得有更好的校長,筆者認為這所我也曾經就讀和教學的大學從來就是一所次等大學,這是指其精神而非規模;次等英式大學迎來一位英國鄉下佬校長,不驚喜,也不失望。

論規模、論排位,排名七十多名的布里斯托與曾經排名世界前二十名之內的港大,的確有些距離,在一眾教授心中,馬斐森的能力,香港各大學合起來有同等份量的教授沒一百也有八十,「為何是他」於是成為心魔;指控他不懂本地政情更屬搞笑,香港的政治就算香港的學者也有不懂的,懂政治的往往更易帶來災難。大家是否希望曾任中大校長的李國章出任港大校長?

港大教授  有何願景

馬斐森是來搵食的,他絕非東方不敗(彭定康別稱),他不是來港支持民主或「佔中」,他對港大一眾小學雞學生詢問的回應,已知他是什麼立場。了解協助不等同支持,視學生如子女也止於幫出事者找律師,當然不是支持;他還說要研究是否犯法,是否事前無做功課?戴耀廷教授和社會各界早就清楚講明「佔中」是違法的公民抗命,馬斐森說不會為子女犯法開脫(excuse),這已表明立場,這一點不單港大的小學雞不明,泛民的小學雞也聽不出來,大家見他拋幾句走江湖的套語就收貨,還幻想這個英國鄉下佬會支持民主或什麼普世價值,完全一廂情願。

說他鄉下佬並無貶意,他談話時語調快而短,用詞直接,沒有優雅的英式賣弄,更是筆者曾經留學所在的英國西南部口音,非常有親切和樸實之感。以世界的標準而論,港大之內只有香港和中國視野的鄉下佬學者多的是,只是港人慣了自大、崇英和勢利,見來了一個衣着品味口音也平平無奇的英國鄉下佬,一時不慣而已,遲點會慣;何況鄉下佬也可以是個充滿小智慧的英才,正合香港眼前社會的需要。

有學生詢問馬斐森有關參與「佔中」的問題,這問題當然是香港社會目前最關注的重點所在,有教授與新校長會面時卻沒有提出這個問題,出來時卻指控新校長不關心和誤讀香港情況,又指他無心和無願景,不了解中國云云。這是最令筆者不解和遺憾之處。港大的教授應該最了解香港和中國現況的人吧,那你們的願景又是什麼?到今天這一刻筆者未聞有一位港大教授公開表示支持和參與「佔中」,並會身體力行帶同學生一起「佔中」,為何教授不問問新校長如是這樣做,會否被炒魷魚?

也許有個別教授曾經表態支持「佔中」而筆者一時想不起來,但肯定港大的本地教職員並無熱烈響應戴耀廷的「佔中」呼籲,也無主動鼓勵學生討論此事。「佔中」不單影響香港,也影響中國,身為知識分子的港大教授紛紛明哲保身,置身事外,自己並非對中國有願景、有夢想的人,反而把這一標準施加於一個英國鄉下佬身上,你們可有慚愧自省?

規模再大  只是工廠

港大是否支持「佔中」這個問題竟由學生提出,其實是反常的,就連傳媒也視為理所當然,不去詢問港大教授為何不提出這個問題,似乎連傳媒原來也不清楚「佔中」是什麼回事。戴耀廷很早就表明「佔中」不是學生主導的運動,「佔中」核心甚而抗拒「學民思潮」加入;戴教授亦早就明言希望「佔中」由中年、事業有成的人打頭陣,希望這類人能為時代負上責任,為後代的利益站出來公民抗命爭民主。

又是中年人,又是事業有成,還是知識分子,原來港大的教授沒有想過自己是應該參與「佔中」的?

這正是筆者文首時所說為何視港大為次等大學。港大有光榮的傳統,出過國父孫中山,現時規模也夠大,傲視亞洲,但港大明德格物的精神早已死去,港大的輝煌現在只餘世界排名,人才只靠金錢、外援和研究數量這些量化指標所構成,但它不是精神;精神從來存在,只是港大人知而不行,規模再大也只是一所成功的知識工廠、一盤生意、一份產業,這樣的大學永不一流。

馬斐森說他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又說準備學中文(普通話還是廣東話?),不必了,在白人優越感的殖民經驗之中,去哪裏當官員只要肯學幾句本地話,參加一些地道生活,例如吃蛋撻,那些次等人民就會非常高興,充滿小農才子式思維的人可能更加高興,筆者卻只感受到侮辱。要真正了解中國文化不用學中文,介紹中國文化很好的英文著作多的是,不應花時間學中文討好平凡的人。身為港大CEO工作繁重,做好工作才是實際的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