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 - 信報
農曆新年快到,你有什麼新年願望?
我不是指「身體健康」、「世界和平」、「橫財就手」、「事事如意」這些恍如「念口簧」的恭喜說話,我指的是認真思考過的心中所想。
什麼願望也好,你不必告訴我;說了出來,通常不靈驗。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說法,人把願望公諸於世,便多了一份壓力去達成願望,因為如果願望落空,別人就知道我們「失敗」,為了保住自身「形象」,自當加倍努力使願望成真。用專門一點的說法,公開願望有兩種效果:一、增加自己對這願望的commitment,思想行為變得一致;二、起到問責作用(accountability),言者似對聽者許下「諾言」。
這樣看,願望應該不怕公開,甚至講得愈多愈好。
不幸地,人不是這麼簡單。心理學有另一說法,結論恰恰相反。舉例,孩子告訴媽媽:「我要考第一,每日五點之前做完功課。」媽媽很安慰,讚孩子乖。孩子得到媽媽的稱讚,你猜他會努力一點還是輕鬆一點?這個當然視乎他的性格,但不難想像他得到稱讚已感到有點滿足,「放軟手腳」也未可料。
再舉一個例,某人說:「我志願當醫生,今後一定讀好生物科,將來入醫科。」眾所周知,醫生是一門很有「地位」的職業,聽媽媽們之間的閒聊便知道;某某孩子不必當上醫生,只要「準備」入醫科,母親已經自豪不已。換句話說,未當上醫生已經有點兒醫生的地位,只要公開宣布你當醫生的企圖。
有些目標或願望,告訴別人就是成功的一半;既然成功了一半,完成餘下的動機增強還是減少?當然視乎個人性格,對某些人而言,動機減弱是情有可原的。
把新年願望公諸於世,究竟更靈驗還是不靈驗?心理學兩面證據都有,亦即模稜兩可,沒有結論;一切視乎個人性格和願望本質。
心理學和經濟學皆是「馬後炮」科學,能夠解釋所有事物,但又不能預見任何東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