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 - 信報
強積金實行了12年,累積總淨資產額高達4千多億元,被迫每月供款的僱員約230萬。期間最受益的是每年不論基金賺蝕都收幾十億元管理費的受托人,和薪高糧準的強積金管理局職員。早前消委會(不是負責監管的積金局!)公布2012年的強積金報告,有4成基金過去5年累積的表現「見紅」,但基金平均收費為1.74%,比英國(1.19%),澳洲(1.21%)及新加坡(1.41%)高得多。
香港強積金基金收費高是市民抱怨了10多年的事實,而政府(包括做了逾5年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卻以市場會透過競爭降低價格為藉口袖手旁觀。由2009年開始擔任積金局主席的胡紅玉最近表現積極,聘請顧問公司就針對降低收費進行研究,預計會在短期內把建議提交政府。其中一項建議是成立中央受托人平台,以期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令收費可以降低。
在改善強積金回報方面,前朝政府蹉跎多年才同意的半自由行(「僱員自選安排」)終於在今個月落地,其目的是透過市場競爭,提高整體回報。但在重重設限,保障基金多於市民利益的情況下(例如只可每年轉基金一次、辦理手續的時間是第3世界標準的多個星期、基金的往績及資料沒有清晰並可供比較的法律規定等),無怪積金局在電視上勸諭市民要慢慢想清楚才好轉基金。讓市民在過往回報差的基金中每年揀一次,加上訊息不整全,絕大多數市民又不是專業投資者,這個自選安排其實是場大家都不相信的把戲,豈是真正有得揀!
特首梁振英指過往政府奉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為矛盾和含糊的批評,我認為欠缺充分理據。不過,既然他新人新政,倡議「適度有為」,我期望他可以在強積金上撥亂反正,為被「搵笨」十多年的小市民討回公道,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真正的自由選擇和基本的保障。
先從根本說起。現時由私人市場完全負責投資的強積金安排對小市民最不公平的地方是:一方面他們被迫供款和被迫選擇他們沒有份參與的投資組合,但另一方面他們沒有機會選擇一個可以保證有回報的投資組合。強積金實施初期,有受托人提供保本計劃,結果是扣取收費外,回報接近零。後來連這些只求不蝕(其實計入通脹已經是蝕了)的計劃也不見了,換上號稱「保守」的計劃,結果有市民上了一堂「保守」不等於「保本」的語文課,回報「見紅」之餘,更不可以止蝕離場!
有人會說,投資可賺可蝕,政府沒有責任包底,遑論提供保證回報。但既然政府為了確保市民有基本退休保障(其實保障不夠),強迫市民供款,更不容許市民決定投資項目(例如買哪間公司的股票),市民當然有理由要求政府提供最低程度的合理回報保證。
什麼是最低程度的合理回報?最少爭議的回報率應該是不少於供款期間的平均通脹率。哪間金融機構可以成為提供這項保證計劃的受託人?答案是金管局。這是我早於2011年初提出的建議(見《不是派糖的財政預算建議》26.1.2011)。近兩年過後,讓我在下面再簡單說一遍。
自2007年4月1日開始,政府就財政儲備投資收入與金管局達成協議;回報按外滙基金投資組合過往6年的平均回報計算,並加入最低保證,即不低於外滙基金3年期票據過往一年平均孳息率。根據這個安排,金管局支付政府的回報在2009年及2010年分別為6.8%和6.3%,遠高於通脹率。我的建議是讓市民的強積金供款可以參與這個安排。
上述建議沒有獲得上屆政府任何回應。但在今屆持首選舉時,唐英年的競選政綱包括建議由金管局負責管理市民在強積金下的自動供款,金管局不收取管理費。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是支持唐英年的重要人物。這項建議肯定是任志剛覺得可行。讓金管局成為受托人,有權管理市民強迫供款的全部或部分,與唐英年的建議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分別。
與其他中央銀行比較,金管局的投資往績可能不算出色。但在一段長達40年的時間內,要求在全世界中央銀行中收取最高薪酬的金管局領導層取得不少於香港平均每年的通脹率,或再加1至2%的回報,應該是個合理的要求吧!有了金管局保證最低回報及免收管理費的投資選擇,其他私營受托人便須為賺取管理費努力,以期做出更好成績。這樣的話,政府甚至無須規管它們的收費。我相信一定會有市民選擇較高風險的基金,以期獲取較高的回報。但他們最終的投資得失便當然與人無尤了。
除了上述要求金管局管理強積金投資的建議外,政府也可以考慮自己或透過金管局設立受托機制,額外提供幾類簡單投資計劃,例如每月供款用來買跟隨恒生指數升跌的盈富基金,或指定的某隻或某幾隻股票。私人機構不願提供這類投資計劃,因為很難收取較高的管理費。但不少小市民其實各有心水股票,由他們選擇,所謂願賭服輸,勝過好像「焗賭」地強迫他們把錢放在一些他們永遠不知道包括什麼股票和由他人(不一定比他們精明)決定何時買賣的股票基金。這項建議的細節可以研究,但要實行應該沒有難度。
兩任特首讓強積金計劃魚肉市民、肥了金融界12載。本文提出兩項改革建議,肯定不受既得利益者歡迎,看看今屆特首能否真的做到「適度有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