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 - 信報
講到打坐功夫,我常拿莊子的「心齋」做教材。有徒弟依照師父指示,打坐時做到耳不聽、目不視了,告訴師父:「已做到耳朵不去聽了!」師父說:「你還可以再進級,用心去聽嗎?」徒弟練到了,說:「已做到以心去聽了!」師父說:「你還可以再進級、用氣去感受嗎?」
莊子原文是:「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這是打坐功夫提升版的指引。人類以四肢九竅六識與外界接觸和溝通,打坐時全都棄而不用。耳本用來聽,這工作轉由心代理。心即是意(mind)。人的左腦善於理性的數字思維,右腦以感性處理圖像影畫,這全都是「符象」。現在打坐,腦海寂然一片,只用氣以待物,再用無待之待,讓氣物混融。
意識要靠神經傳遞。一念萌起,可能驚動一百兆個神經細胞末端進行傳送與接收的工作。由大腦發出指令,這個意是向前傳送的;當這個意被抑制,傳送停止。即是說,你打坐時有雜念萌生,你記起袁博士說不要讓雜念出現,那你就不去想它,雜念受到抑制;不久,另一念又萌起。如是者,念起念滅,你的「意」就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跌宕。
不過,我們真有無念的情況嗎?大腦意識的出現,是一種慣性動作,用來處理一切進入的資訊。一旦要這部機器停止,是非常困難的。打坐中雜念紛飛、無法抑制,也屬正常。無為功是恍恍惚惚、似有還無的「意識」狀態,說那是有意不可,說無意又不能,那是一種有意與無意之間的狀態,叫「真意」。事實上,大腦不停地工作,連睡眠時也以夢境呈示,真正的無念可能在死後才出現。
大腦展示訊息以至到篩選的時間,是瞬間完成的。一個圖像A的出現,到B繼起,可能在千分之一秒及第千分之二秒內完成。我們沒有一部精確無比的機器,能夠閱讀千分之一秒的訊息。現有的機器可能以百分之一秒為極限,於是,所認知到的快速影像必定模糊。影像模糊就是似有似無,叫「恍惚」。因此,恍惚期間是有念的,只不過,我們恍惚之中只見恍惚,辨不清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