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映的影片《危險療情》,講述兩大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榮格的決裂,其中涉及兩師徒在學術上的爭辯,佛洛伊德執着於他以性慾論解釋人類一切行為,而榮格則沒有這麼極端,其思想較為開放,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因而被佛洛伊德斥為迷上玄學,遠離西方講求實證之路。
佛洛伊德醫治精神病人,是對病人的夢境作解析,從其潛意識尋找病根。榮格則不止於解夢,且還用上《易經》占卜,後來更採用佛學的曼陀羅,作為輔助工具。榮格不懂中文,他與《易經》的淵源,要得力他的一位好友衛禮賢(Richard Wilhelm)。衛禮賢是德國人,是新教牧師,來到中國青島傳教,留居中國二十多年,醉心易學,並將《易經》譯成德文,當時被認為是最好的德文譯本。
榮格在未與衛禮賢相遇之前,對易學已感興趣,認識衛禮賢後,對此道更是如虎添翼。在一篇題為《易與中國精神》的《序言》,榮格說出了他學《易》的經過,並且解釋了幾個卦,如鼎卦、賁卦、晉卦、坎卦、井卦等,足以說明他對《易經》用功之勤、鑽研之深。晚年時他隱居瑞士的波林根(Bollingen),經常坐在塔樓旁的百年老樹下,身邊放着《易經》,用蘆葦代替蓍草來卜卦,覺得《易經》常能提供某些出乎意料的中肯提示。
榮格的學《易》心得,主要是他提出了「共時性」(synchronicity,或譯「同步化」)
原理,指的是自然事物間的關係,特別是在「心」與「物」之間,即內心感知的事件與外界的現實,會相互呼應,內心的預感經常反映真實,也就是說,一個人內在主觀的心靈狀態,會有一種奇妙的一致性。從另一角度來看,榮格的「共時性」原理,是中國傳統的「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觀念的另一種表述,也是中華民族的宇宙觀與生命觀的神髓,與西方的實證傳統自是大異其趣。
西方的實證傳統,重視「反覆實驗」,認為占卜的靈驗,僅是巧合。但榮格認為,西方的因果律不過是「統計學上的真理」,他在治療病人過程中採用占卜方法,其療效遠非機率所能解釋。榮格從多年臨床所看到的情況,通過占卜活動可以將人的潛意識以象徵形式展現,從而顯示心理世界與現實世界奇妙的對應性和平行性。
其實榮格所反對的因果律,是西方以線性邏輯來推演講一因一果的自然因果律,有異於佛學以全方位看多因一果的因果律。榮格所說的奇妙對應性,不外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現象,但其中的因果關係,又未必是人類知識所能徹底明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