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愛情總被雨打風吹去 - 占飛

2012年2月14日 - 信報

做男人難,在女人一年一度發花癲的情人節做男人更難;做女人難,在沒花等於沒面子的情人節做女人更難。可是,不要詛咒情人節,對於當愛情是一種消費的城市人,「擺明掠水」的情人節是他們的應有此報。

城市生活永遠不會沉悶,卻可以是挺寂寞的。從前香港沒有那麼富裕,娛樂場所和服務性行業沒有那麼無處不在和多樣化。那時香港人最大的問題是”All dressed up with no place to go”(着好晒衫,可以去邊?)城市人用五日半的辛勞換取一日半的閒暇,但那些日子很多時要呆在家裏無聊地度過。

釋稀情感

於是,消費主義出來拯救世人。現代工業社會的分工愈來愈精密,工作愈發刻板和重複,能夠帶給人的滿足感所餘無幾。工作變成了一種instrumental activity,只是為了滿足一些工作以外(non-work)的需要、興趣和目標,下班才是生活的真正開始。城市人不斷消費,是要在消費之中尋找發洩和逃避。

在今日的香港,只要你有消費能力,便不愁沒有好去處,”All dressed up with no place to go”的尷尬時代已經過去;但香港人隨即要面對的問題,是”All dressed up with no one to date”(着好晒衫,可以約邊個?)城市為香港人提供了浪漫的環境和足夠的物質條件,可是住在裏面的人卻幾乎沒有一個相信愛情。

香港人對愛情的態度,一就是把它當作本小利大的投機活動──情場上的冒險家和機會主義者南征北討,追求的不過是短暫的快樂和性慾的滿足,從來不涉感情的牽掛和責任的承擔;一就是把它當作穩健的投資,將釋稀了的感情分散在多個投資對象上,避免因一次估計錯誤而招致重大損失。

良辰美景

一段關係得以維持,因為雙方都明白並嚴格遵守遊戲規則。愛是失傳的語言,沒有人願意說「我愛你」,因為明知那是違心話,履行不來的承諾;沒有人願意聽「我愛你」,因為那是太隆重的讚美,太沉重的負荷。於是,城市人慢慢學會用喜歡代替愛,用心猿意馬代替刻骨銘心。

的確,香港人太聰明剔透,太懂得計算。他們都是精明的消費者,付出多少,就要收回多少。只是他們將這個消費原則應用到談戀愛這回事,便馬上扼殺了愛情。在香港,每一個談戀愛的人口袋裏都放着一部計算機。每晚跟情人吻別之後,回到家裏都通宵達旦地去做加減乘除的算術,幫自己算清楚得失,以決定進退。

所以,很多香港人最後選擇不愛也罷,只是處身於這樣美麗的城市而不能談戀愛是殘忍的折磨,張愛玲所謂的「愛的凌遲」的奇異變種。一個人對着金雕玉砌的舞榭歌台,難免產生「良辰美景虛度」的遺憾。所以香港人,特別是在情人節,對香港這個每天都在引誘他們,卻永遠不給予他們滿足的城市,總是又愛又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