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劉翔比美國人更美國人 - 占飛

2011年6月8日 - 信報

如果李娜是中國運動體制外特立獨行的一姐,那劉翔就是留在體制內特立獨行的一哥。劉翔是第一個在田徑項目奪得奧運金牌的中國人,是中國人的驕傲,中國體育界一隻最大和最耀目的獎杯。可是,他張揚的個性、澎湃的自信,以及我行我素、敢怒敢言的作風,有時卻令大陸官方尷尬,覺得他比美國人還要美國人。的確,劉翔在最失意的時候,仍然說出「中國有我,亞洲有我,我會再次飛翔!」一連三個「我」字,將自己置於國家以至地區之前。面對這樣一個地位超然的極端個人主義者,內地的運動體制既要討好他和留住他,又千方百計想把他馴服和收編挪用。其中的深層次矛盾,造就了2008年北京奧運的一場好戲。

威權下的人肉奇觀

京奧開幕式與閉幕式有一種紀律的美、秩序的莊嚴和權力的崇高,那份要將國家主義和群體主義放大到美學的極致的用心,以及對控制、服從和克己的着迷,令人看到嘆為觀止的同時,不得不問:哪一類社會最善於製造這種「人肉奇觀」?

答案是在政治體制上權力高度集中,在社會價值上重視官僚權威、紀律與服從,將集團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威權主義國家。無怪乎最擅長這類大型團體操(mass games)表演的國家就是北韓。

京奧開幕式與閉幕式的文藝表演,不時令人想到萬眾一心、化個人的自由意志為集體意志的閱兵式。所以,這兩場大騷其實沒有令全世界的電視觀眾對中國改觀。它只是以一種驚人地壯觀的方式,讓他們見識了中國動員與操控群眾的能耐。若單論觀賞性,在閉幕式上演的《倫敦八分鐘》當然瞠乎其後,但它那份不刻意逢迎、不急於取悅的文化自信,那種對單一性與多樣性的尊重,卻直教中國人看得百感交集。

京奧是一篇關於集體凌駕個人、人民服從國家的宏大敘述。作為中國運動團隊中最突出,甚至唯一的一個個人主義者,劉翔在最後一刻退出,又陰錯陽差地吻合了劇情的發展。劉翔只是中國參加奧運的芸芸運動員之中的一個,他的表現再出色,也只會為中國多獲得一面金牌,或者多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可是他的光芒掩蓋了整支中國隊,使京奧有時幾乎變成了「一個人的奧運」。於是劉翔成為一個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破壞良好現狀的搗亂者。這樣的脫韁野馬即使不被懲罰和囚禁,也必須被馴服和箝制。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獲悉劉翔退出後,立即致電國家體育總局表示對他的「親切慰問和熱情鼓勵」,又豈是無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