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迷信會影響你的投資決定嗎?

2010年11月23日 - 信報研究部

「迷信」一詞通常帶有貶義,然而,人類學博士Bronislaw K. Malinowski研究指出,迷信心理源遠流長,不同民族都有承傳本身文化的信仰,這股信念有助減輕人類對未知事物的疑懼,是自我心理解憂所必需,不應以其原始粗陋而排斥之。事實上,以前不少被視為神秘莫測的自然變化現象,在21世紀的今天已經有了科學的解釋,但各式各樣的迷信行為仍然非常流行。

迷信源自先民社會對於天象、地理以至人脈突變,在缺乏科學條件驗證而創造出來的各種信念,但神話傳說從來比歷史事實精彩百倍,追看《西遊記》講述唐初名將秦瓊和尉遲恭被後世奉為門神的民間傳說,肯定較讀正統史書記載他們兩人生平史實更趣味盎然。根據韋氏字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的解釋,迷信是「……由於恐懼和無知所產生的任何不合乎科學法則的信仰,譬如魔法、預兆、超自然等等……」;1996年英國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刊載社會學家Colin Campbell的文章預期,在崇尚理性和邏輯實證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迷信將逐漸消失。然而,時間證明,令人意想不到的迷信行為卻「蔓延」遍及科技最先進的美國多個階層。

美國前第一夫人南茜列根公開承認,列根就任總統不到3個月(1981年3月30日)便遇刺後,總統的重要日程她都事先請教占星師。《華爾街日報》2003年有關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的戰地新聞報道,駕駛坦克的美國士兵都不吃杏桃,因為美軍相信這種水果會帶給他們惡運;另有調查揭露,美國棒球隧員包括教練,在賽事進行期間或之前「時常穿着幸運襪子,戴幸運帽,吃幸運食物,參與幸運活動等。」

扭曲事實也不放棄迷信

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教授黎玻瑞(Gabriele M. Lepori)去年的研究報告「上天示警:迷信會影響投資決定嗎?」(Dark Omens In The Sky: Do Superstitious Beliefs Affect Investment Decisions?)指出,迷信現象可以從心理學或人類學範疇解釋,最特別的是人們基於知識水平不足而對事物的因果(cause-and-effect)關係作出錯誤的推論;曾經深入西太平洋未開化群島Trobriand Islands研究當地土著多年的荷蘭裔著名人類學博士Bronislaw K. Malinowski(1884-1942)則認為,迷信對任何一種文化都有重要的功用,就是填補未知世界的空白區域;也有專家分析,當事物真相未明朗而人們又迫切需要了解真相的時候,他們只好人為製造一個真相出來。奇怪的是,人們情願將事實或邏輯扭曲也不願放棄他們的迷信(神話故事更為引人入勝?)。

迷信在某程度上相當於無知及幼稚的代名詞,但1990年Gallup調查發現,18%的受訪美國人坦承非常迷信,有25%則自認「不十分」(not very)迷信;另有調查顯示,很多美國人對超自然現象和鬼魂之說深信不疑,聲稱親歷過另一個世界或空間的受訪者佔了令人吃驚的高百分率。1997、2001和2005年曾進行類似的調查,結果亦證實美國社會在這方面維持穩定水平;黎玻瑞更質疑,由於迷信含有貶義,調查結果並未反映實際數字。

太初時代人類目睹自然界的大變都惶惑不安,尤其是日食和月食這兩種巨大的天象異變,在東西方多個民族文化都視為上天即將降災的凶兆,先民最感驚恐的是無法預知會發生什麼災禍,不同民族於是各自創造一套儀式祈求消災解難,但對前景不確定所產生的恐懼、對上天異象的敬畏心理因子由此深植我們先祖的腦海一代一代遺傳下來,並成為遇到重大決定往往訴諸迷信行為解決的習慣。據1995年統計,美國有10,000個專職和175,000個業餘「星座從業員」,70%的報章刊載星座欄目,而66%美國人每周起碼會閱讀一次星座運程預測。

迷信意識滲入投資市場

迷信意識甚至滲入最講求現實的投資市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前主席Leo Melamed在他的自傳透露,大部分交易員都是迷信的,有些人每天結着同一條幸運領帶,有些人則堅持用同一款幸運鉛筆,也有些交易員每天駕車上班絕不會繞路。此外,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現象今天已屬於普通常識,但黎玻瑞發現,不少投資者迴避在天象出現異變的日子入市。

美國人的迷信現象早就引起行為學和心理學專家的注意研究,作為經濟學者,黎玻瑞更感興趣的是迷信心理對經濟環節的影響。鑒於金股債等投資市場以股市最多人參與和資料最充足,黎玻瑞便從美股方面着手,他首先從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找來1928至2008年合共出現的179次日食和183次月食,套以星期和月份【圖1、2】;而日食和月食雖然有一定規律,但普通市民只能由傳媒報道才得知有關天象消息,黎玻瑞分別由電視新聞資料庫(Vanderbilt Television News Archive)和谷歌新聞資料庫(Google News Archive)搜羅報章報道的密度【圖3、4】,從中又發現傳媒對出現日/月全食的報道比偏食頻密得多【圖5】。



天文數據收集齊備後,黎玻瑞利用回歸統計美國股市「迷信事件」(superstitious events,SE,日/月食當日t及之前t-1和之後t+1共三日,假若t在星期日,t-1便是星期五,t+1為星期一)與平常日子比較證實,道指工業、標普500、紐交所及道瓊斯綜合等四個股市SE的回報平均約低6個基點;成交量方面,黎玻瑞統計發現,無論以22、45或67個交易日(1至3個月)移動平均計算,SE月份的成交量約減少1.5%。黎玻瑞引用Malinowski的研究分析,當人們遇到前景不確定的事件,又相信事件結果主要由人力不能操控的力量影響,他們便求助於迷信方法處理,而股市也具有前景不確定以及結果不受人力控制的特質,因此容易引發迷信效應。

黎玻瑞指出,除了日食月食現象,「黑色星期五」禁忌在西方社會也非常流行,全球最大的升降機製造商Otis發言人透露,美國約90%樓宇沒有標誌第13層;2005年Rose Palazzolo的研究發現,因為黑色星期五而減少商業活動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8至9億美元。不過,東方尤其是香港對數字迷信與美國人也不相伯仲,例如有8字的車牌特別拍賣得高價,4字則普遍不那麼受歡迎,數字迷信甚至反映在深滬股票的代號。然則,對數字沒有忌諱或不迷信的投資者,是否可以利用其他人的迷信心理,發掘因為代號不討好而受忽略以至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又或者趁天象出現異常的日子入市買平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