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聯儲局的難題,投資者的良機 - 信報社評

2010年11月5日 - 信報

聯儲局周三公布第二輪量化寬鬆(QE2)計劃,準備在明年六月前增加購買六千億美元國債;受公布刺激,全球股市應聲上漲,看來在美國再次大印鈔票、試圖挽救疲弱經濟的努力下,投資市場如火上加油,零利率加上市場游資充斥,一場超級大泡沫的條件已告成形;但在泡沫爆破之前,投資者可擇肥而噬的機會甚多,在緊記風險與報酬成正比的規律下,未來九個月(從現在起計直至明年六月第二輪量寬結束)應是投資者四出「覓食」的大好時機。

第二輪量寬的規模為何在六千億美元?在聯儲局開會前,各方對二次量寬的規模應有多大各說各話,從五千億美元到逾萬億美元的「推測」都有,其中最準確預測二次量寬是六千億美元的,是交通銀行出版的〈交銀金融〉(十一月號、第二十九期;如有其他準確預測者,歡迎通知本報)。據這份頁數不多(僅七頁)的刊物指出,根據彭博資料,在聯儲局目標通脹水平為百分之二、及自然失業率為百分之五的假設下,以目前通脹為百分之一點四、及失業率為百分之九點六計,按照泰勒(John Taylor)法則計算,聯邦基金利率的理想水平應為負一點五厘,跟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相距逾一點五厘。據聯儲局官員Brian P. Sack指出,以過去購入三千億美元國債可以推低債息最多九十點子,以此推算,即需要約六千億美元購買美債的規模,才能夠令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負一點五厘的效果。

聯儲局是否以泰勒法則作參考決定二次量寬規模,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目標通脹水平及失業率應在哪一個水平才能顯示經濟全面復蘇,是未來九個月的焦點所在,美國政府開機印鈔,不難令名義通脹上升,但如果實質需求沒有起色,銀行借貸意欲索然,經濟無法強勁增長而失業率居高不下,屆時會否再推第三輪或第四輪量寬?如果二輪量寬仍然無效,市場可能對印鈔刺激經濟的方式失去信心,而聯儲局又擔心把息口上調會對經濟造成更大打擊,結果美國零息政策可能會變成長期化,但經濟增長和就業市場依然疲弱不振,到了這個地步,美國就會淪為日本一樣半死不活!

聯儲局主席貝南奇支持量寬的論據,是如果聯儲局購買債券,投資者將增加對其他資產的需求,尤其是股票,而股市上升有助增加美國家庭的財富和支出;以美國家庭持有市值約七萬億美元股票計,如果股價再漲一成,股民的收益將達七千億美元,全數轉為消費,可以令美國GDP上升百分之○點二五。

很明顯,聯儲局的量寬目標之一就是製造資產升值、刺激需求,現在再推六千億美元購買國債,到底能否挽救美國經濟,最擔憂的應是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及奧巴馬政府,但正如「我的美元、你的問題」名句,現在二輪量寬收效與否已非其他國家可以置喙,投資者只能因時度勢,利用目前低息兼「水浸」的大環境,作出適當投資決策以自保。

除了股市受二次量寬刺激而急漲,商品價格也在「通脹重臨」的威脅下而飆升,連油價也向一百美元/桶的目標邁進;對香港人最熟悉的樓市來說,二輪量寬肯定會令物業市場再掀炒風,本地銀行輕微調高樓按息率,應視之為「積極回應」金管局呼籲而非具有任何冷卻樓市的作用;以樓價雙位數的升幅與銀行加幾十點子的按息比較,何阻嚇力之有?

目前最需留意的,是投資市場的政策風險,因為熱錢不斷流入新興市場,令當地股、債及滙市都錄得可觀升幅;除了股市大升,債市表現其實也很理想。面對來勢洶洶的熱錢,新興市場除了以加息力抗,不少政府更配合以行政手段控制熱錢、壓抑泡沫──其效用雖然有限,但以巴西為例,其調高固定收益投資稅至百分之六之後,國債交投隨即顯著萎縮。吸收了過去經濟泡沫爆破的痛苦教訓,各國政府又豈敢掉以輕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