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5日 - 信報
i-See的第一層意思是「我看見」,都是我們每天在電腦、地鐵、電視、街道上所看見的,但這些i-See其實都沒有真身,只是電子技術的複製物或「類像」、「擬像」(simulacrum),我們每天都跟電視、廣告、電腦、流行符號等等虛擬的影像打交道,我們都看見了,但我們永遠看不見內裏的真相。也就是說,只有符號,沒有內容。
i-See的第二層意思是「我知道」、「我明白」,當我們口口聲聲說「I see,I see」的時候,我們到底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我們看見了、聽見了,可是誰也不知道、也不明白對方在說什麼—i-See只是流行的口頭禪,就像一則感冒藥電視廣告,男男女女都在說「我明吖」、「我明呀」,明不明並不重要,在過把癮就死的影像社會裏,只要覺得有趣就夠了。
《阿凡達》主題曲 I See You唱道:I see you/My light in darkness breathing hope of new life/Now I live through you and you through me,可當中有一段唱道:I offer my love, for you/When my heart was never open/(and my spirit never free)……虛擬的畫面很美麗,夢幻似的男子跟女子一起living through life flying high,可是誰都知道,我們都活在心靈永不打開、靈魂永不自由的世代,對不起,那樣子的i-See,以及愛,極可能只是「影像馬戲」的 i-myth。
我們在日常生活裏看見太多的「影像馬戲」、太多的i-myth了。比如說,我們在電視上見神奇八爪魚保羅準確地預測世界盃賽果,關於德國的七場賽果(五勝二負)全中了,決賽西班牙壓倒荷蘭(唯一與德國無關的比賽),也中了。我們都看見了,但很抱歉,我們只覺得有趣,沒想過自己是不是明白為何如此,因為我們對八爪魚的一切所知無多。
我在facebook貼了一段「八爪魚假說」(octopus hypothesis):「牠們全部的記憶與行為源自後天學習,是學而知之,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不是生而知之。比起牠們複雜的神經系統,牠們的記憶系統相對簡單,所以條件反射大於也高於知性思考。牠們短壽而缺少經驗的遺傳,每一世代都要重新學習。如果此假說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我們可以從保羅身上學懂些什麼?」我其實想知道網友對神奇八爪魚的反應,那就不妨來一次「草船借箭」。
網友的反應五花八門,有人說「唔好迷信果D老餅記憶」,有人說「食青口要揀隻大嘅」,有人說「哈哈,我同事話,食八爪魚要食刺身,唔好學人唔熟唔食」,都很逗趣,或者可以看出都是新世代的i-See。
也有一本正經的回應:「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其實也可以視為遺傳得來的『基本運作程式/知識』,這當中『記憶』佔多少關係,學習能力高低又可以憑什麽作估算等問題,大家真的有答案?所謂『先天』、『後天』,其實從來無法界定清楚的,可謂所知有限。現階段,我們對動物所作的認識,多是解剖學層面的,只是見物未必知其何所用,在『功用』或『可能性』這層面,相信我們所知仍十分有限。驟眼看來,這假設未免太過頭腦簡單了。」
很明顯,這是比較理性的意見,不到幾分鐘,便有人再回應:「我話唔好迷信果D老餅常識至真。」是這樣的,理性的意見也許比較沉重,並沒有新世代的i-See那麼有趣。問題是:有趣之餘,也不妨花一分鐘想想,幾乎衝口而出的「老餅」和「迷信」的標籤意味着什麼?
也不妨用麻將計番或波纜過關的思維,想想保羅的準確預測有什麼玄機:七次預測世界盃(有關德國的賽果)全中,機率是不是將1/2乘七次,等於1/128?或者保羅只是慣性選德國,而其中有兩次失靈?
那麼,八爪魚猜賽果是不是像從前在廟街替人求籤的百靈鳥,基本上只是逗趣,準不準並不重要?我想起韓少功的一篇小說,叫《爸爸爸》,主角是一個只會叫「爸、爸、爸」的弱智兒,村民每逢跟鄰村開戰,都安排他叫幾聲,他叫了,就打勝仗了,但終有一次戰敗了,弱智兒便遭村民施以酷刑。這反應跟德國人在國家隊負於西班牙後大吃八爪魚,是不是如出一轍?
曾幾何時,這城市的i-See世代也像韓少功小說裏的村民或像吃八爪魚洩憤的德國人那樣,只顧惡罵與自己選擇有所不同的二分之一,根本不理會那二分之一到底有何理據。在日常生活裏,有太多太多不明真相的i-See了,那才是一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或者可以換一個角度看:保羅七次預測全中,會不會只是「刺激類化」或「通屬刺激」(stimulus generalization)的「連續性」(continuity):你每天五時零五分都在一個車站等車,她也是,他也是,如果你因此以為她暗戀你,以為他跟蹤你,對不起,那只是你對某種假象的i-See,誰都「睇唔到」當中的關連性(contingency)。
對,「我睇唔到」大概是當今議政論政最流很的口頭禪,論者口口聲聲說「我睇唔到……」,並不等於問題不存在,就好像口口聲聲說I see,I see,並不等於真的看見了問題所在,更遑論經常缺席或隱形的真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