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曖昧的距離 - 高慧然

2010年07月24日 - 蘋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爾將親密距離設置在 0-44cm之間,這是親人及戀人之間的距離,是能夠感受彼此體溫和氣息的距離。

根據這一標準,無意發展親密關係的人,起碼應該保持 44cm的距離,一旦突破,關係就會變質,或成為密友,或變得曖昧。

霍爾一定從未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生活過,比如香港。對香港人來說, 44cm是一個相當奢侈的人際距離。一個尋常 OL,早上離家,至晚上回家,由出門口搭電梯開始,便展開了無距離之旅。搭電梯,運氣好的時候,挺胸收腹後仍能自如呼吸,運氣略差,就得跟別人前胸貼後背了。地鐵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寫字樓內,人口密度同樣極高,同事與同事之間雖有間隔,距離卻不知有沒有 44cm。午膳時要排隊購餐,排隊的人龍緊密相隨。吃飯時要跟陌生人搭枱,不但能感受到彼此的體溫和氣息,甚至能接收到對方說話時四濺的口水。

人和人之間保持距離,是一件奢侈的事。我們生活在一個物理空間極度匱乏的地方,所以,許多人無法自在地享受心靈空間。我們習慣了跟愛人、家人、陌生人保持一樣的距離,所以,我們互相侵犯而不自覺。
擁有空間的人,才能體味曖昧的滋味,你和他隔着 44cm的距離,進一步太近,退一步太遠,他舉棋不定,不知該往前還是後退,於是,你寸心大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