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24日 - 蘋果
「喊話」是普通話中「呼寃」、為某人說話的意思。為李巧珍喊話,是筆者認為李巧珍被旅發局、傳媒大大地污名化了,要為她說句公道話。而真正的意涵,則是為了要維護香港的價值觀。
李巧珍周三向她所任職的金凱旅行社和《明報》記者開腔了。據報道,她說「我的精神已經崩潰」,「現在無辦法可企出來」,「我只是一個為了食餐飯,很小的事,已變成公眾人物,我承受不到這個壓力」,至於接待的低價團,她說「這件事自然有公佈的一天,我現在不適宜講任何說話,因為我精神非常差。」
把阿珍罵旅客片段上載互聯網的安徽商人王先生也開腔了,他說當天參加的四日三夜港澳團,團費只須 610元人民幣,他知道是購物團。他們全團 53人共花了 40多萬元購物。
他說的團費,比早前傳說的 1,000多元還要低。至於他說全團花了 40多萬元購物,則令人存疑。因為若真的豪花了這個數目購物,又怎會引來阿珍的不滿?而阿珍責罵他們時,又何以會鴉雀無聲?
相信香港許多人都會認為,即使阿珍血本無歸,如果是她花錢去包這些低價團的話,這後果也應由她自負。再說,她為甚麼要惡形惡相對待旅客?不能好好地講,甚至低聲下氣去哀求嗎?
這是香港習慣了事事講規矩、講透明、講禮貌的文明人的想法。但文明人肯定無法對付一批習慣佔便宜、冷漠待人的刁民。本報論壇版周一刊登一篇曾任中國旅遊線的記者葉子的文章,講到在內地旅遊所遭到的粗暴待遇。與這些粗暴行為比較,作者認為阿珍的要脅遊客消費實不足為奇。比起大陸旅遊界的粗魯,阿珍算斯文了。而且,刁民本就「欠罵」,他們也習慣了被罵,怎麼罵他們也不會掏錢出來,因為便宜已經佔定了。
所以,在前天的香港導遊總工會的大會上,有一位當了數年導遊的林小姐說,不少導遊都認為「阿珍無做錯」。而且阿珍事件後,由於國家旅遊局、香港旅發局、香港旅遊專員等都異口同聲幫內地旅客,這幾天令這種低價團的旅客更有恃無恐,不僅不購物,而且還想辦法把導遊惹怒,然後用攝錄機全天候對着導遊,若導遊表現不好,就威脅會放上網,並有機會免費來港旅遊。
這是香港旅遊業官方組織妄自菲薄,不肯正視事情的真相與根源,一味向大陸團叩頭、向國家旅遊局誠惶誠恐的後果。事情的根源是甚麼?就是零團費(包括低價團),而零團費的實質就是一個字:「假」。零團費是大陸假貨盛行因而旅客要來港買真貨的產物;零團費本身也是假貨,因為正如阿珍所說,「沒有免費的午餐」,本來羊毛就出在羊身上。而零團費背後的潛規則(購物)則是大陸從上到下奉行的「通則」。
甚麼是潛規則?簡而言之就是「假」,講一套做又是不同的另一套,講的冠冕堂皇,做的是男盜女娼。
總理的眼淚是假的。《基本法》的承諾是假的。明明是中央向民主黨改良方案讓步,卻說早前否定方案是沒有看清楚方案的內容。假風逐漸污染香港,說是為了使香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不要「被邊緣化」,去年 6月有梁振英參與的《香港再出發宣言》,坦言宣言的主旨是要「改變港人的價值觀和行為」。
於是,全港幾乎一致指斥李巧珍,於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劉吳惠蘭說政府要立法規管導遊,於是,沒有人對國家旅遊局的旅遊警示提出異議。如果香港仍接受這種零團費的潛規則而又沒有導遊敢對付一下那些零團費旅遊團的刁民,香港還有人肯當大陸團的導遊嗎?
再細讀阿珍罵旅客的話,如果了解其背景,你會覺得她只不過說了真話,為了「食餐飯」而已。田北俊說是新移民導致導遊質素參差。真是大錯特錯。阿珍維護了香港把一切事情挑明的價值觀,她對抗弄虛作假的中原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