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從特朗普「四支箭」看關稅戰 - 高天佑

2025年4月4日 - 信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比預期更「辣」,難免令人再次擔心美國經濟陷入滯漲(stagflation)。不過,觀乎特朗普政綱,其經濟政策由「四支箭」構成:削減財赤、對外關稅、國內減稅、放寬監管。他現在祭出對市場有負面影響的第一、二支箭,隨着明年中期選舉臨近,便將輪到第三、四支箭發功。再者,獲豁免「對等關稅」的貨品接近美國進口貨額一半,部分國家亦將談判及讓步以爭取「減稅」(例如越南、以色列已率先行動),最終的破壞力未必那麼大。

頭兩步先削赤  再加徵各國關稅

在白宮玫瑰園草坪上,特朗普拿出一張巨型硬卡紙,上面寫滿了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稅」稅率:中國34%、歐盟20%、印度26%、日本24%、南韓25%、越南46%、泰國36%、柬埔寨49%、以色列17%、英國10%、巴西10%、新加坡10%、澳洲10%、土耳其10%……特朗普表示,這些稅率相當於各國對美國「總關稅」(包括VAT增值稅、貿易壁壘等措施)之一半,所以又可稱為「半對等關稅」(half-reciprocal tariff),他認為這顯示美國對該些國家「非常仁慈」。

值得注意,作為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佔比約14%),中國被徵收的34%「對等關稅」,係在此前幾輪關稅措施的基礎上增加,花旗估計對華實際關稅稅率達65%。此外,基於北美自貿協定(NAFTA),作為第一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國的墨西哥(佔比約16%)和加拿大(約13%),暫時不受「對等關稅」措施影響。

無論如何,上述數字看起來很「辣」,事關市場原本估計,美國對各國徵收的「對等關稅」將介乎10%至25%左右,但現在出現高達30%至49%的「大數目」,可說是超乎預期。不過有兩點需要留意,首先是能源、半導體、汽車、汽車零件、藥物、銅、木材、關鍵礦物等貨物獲豁免於「對等關稅」(其中部分貨物此前已被另設關稅措施),這些貨物佔到美國每年進口貨額接近一半。

其次,據美國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指出,特朗普所宣布的「對等關稅」稅率可視為一個「上限」(cap)。他預期不少國家將會透過談判、自降關稅等方式,最終獲得「減稅」。正如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表面上大打關稅戰,但只不過借此施壓,終極目標其實是「消滅關稅」。舉例說,以色列已宣布全面撤銷美國進口貨品關稅,越南亦計劃削弱來自美國的汽車、液化天然氣等產品的關稅,預料將有更多國家跟隨仿傚。至於最受關注的中國關稅問題,相信只能透過高層談判及全面經貿協議來處理。

先苦後甜  明年國內減稅寬監管

更宏觀來看,按照選舉政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包含「四支箭」:削減財赤、對外關稅、國內減稅、放寬監管。考慮到民望影響,有政策研究者認為,特朗普採取「先苦後甜」布局,現在率先祭出對經濟有負面效果的第一、二支箭;但隨着這兩支箭逐漸奏效(例如華府已放風DOGE接近「大功告成」),加以明年11月中期選舉臨近,他稍後便將射出對經濟有正面效果的第三、四支箭,藉此確保共和黨能夠繼續掌控參眾兩院。

換言之,從投資市場角度看,「對等關稅」短期內難免會帶來混亂,包括損害美國經濟增長動力,同時構成通脹壓力,令人擔心滯漲(stagflation)惡夢成真。據估計,相關影響料將於今年夏季逐漸反映於企業利潤、GDP、CPI等指標,到時候美國經濟及股市氣氛恐會跌到谷底。不過,隨着「對等關稅」的影響陸續落地,包括不少國家透過談判或讓步以減少衝擊,再加上貨物轉移效應(較低關稅國家的貨品取代較高關稅國家之部分份額),最終殺傷力未必會像市場的「最壞預期」那麼惡劣,屆時聯儲局甚或有空間減息放水。

與此同時,一方面第一、二支箭(削減財赤、對外關稅)「利空減退」,另方面特朗普將打出第三、四支箭(國內減稅、放寬監管)「利好兌現」,這或意味在今年尾、明年初左右,美國經濟及股市氣氛可望「反底」,甚而進一步掀起高潮,配合來年11月中期選舉的上演。憑着氣勢如虹,特朗普即使未能成功「修憲」爭取第三個任期,至少有機會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比較「偉大」的總統之一,並有利於共和黨在2028年大選延續江山、把「特朗普主義」的影響力傳播下去。

當然,上述「沙盤推演」係假設特朗普在看似癲狂的行徑底下,有着頗為理性而周密的盤算,這亦涉及對該位「狂人」本質之判斷,實屬信不信由你。短期而言,最能左右經濟和市場氣氛的始終是中美經貿關係及談判,且看6月份是否真的會舉行「中美領導人生日峰會」。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