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 信報
京東強勢進軍香港市場,廣告賣得鋪天蓋地,劍指本港網購一哥HKTV。表面看來,京東市值逾5000億元,較HKTV(市值11.8億元)高出逾400倍,雙方體積懸殊,倘若「鬥燒錢」,後者似乎「冇得打」。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京東在內地市場其實也處境艱難,由曾經的「電商二哥」,到現在排名跌至第四,已被拼多多及抖音電商爬頭。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HKTV若想抵抗「進擊的巨人」,不妨考慮與「京東的敵人」合作。
正如本欄上周在〈京東撩交打 王維基中計〉一文指出,京東近日來勢洶洶攻港插旗,斥重金在線上及線下大賣廣告,標榜其銷售的產品價格「平絕全港」。除了在網上「狙擊」HKTV,京東還在旺角的百老滙、豐澤等電器店門外掛起巨型廣告橫額,寫上「舖頭賣得貴,因為租金貴」、「兩層樓嘅電器舖,唔賣得貴點夠交租」之類字眼,「撩交打」意味極濃,亦反映該巨擘搶攻本港市場的決心有幾大。
事實上,京東堪稱為「財大氣粗」,該公司目前市值逾5000億港元,較HKTV(市值11.8億港元)高出逾400倍,雙方體積懸殊。京東截至去年底手持2414億元人民幣現金,而HKTV現金淨額約5.4億港元。換言之,京東只要用1%現金(約24億元人民幣)在香港市場「鬥燒錢」,HKTV恐怕便難以招架。
就像美團旗下Keeta憑着大派現金券、免運費優惠等「燒錢」招數,只用了不足一年時間,便成功擊敗熊貓(Foodpanda)和袋鼠(Deliveroo),極速成為本港外賣App龍頭,更把Deliveroo打到宣布撤出本港市場。京東現在照辦煮碗,擺明要搶走HKTVmall的市場地位,後者之勝算實在令人難以樂觀。
雖然京東在香港市場「也文也武」,但於大本營內地市場其實處境艱難,深陷捱打局面。長期以來,京東在內地是僅次於阿里巴巴的「電商二哥」,可是近年先後被拼多多、抖音電商超越。據內地科技媒體36氪統計,在2024年的內地電商市場,阿里、拼多多、抖音電商、京東的GMV(總銷售額)分別為8萬億、5.2萬億、3.5萬億、3.2萬億元人民幣。京東屈居「梗頸四」,市佔率約15%。
京東在內地市場逐漸「掉隊」,最主要與其市場定位有關,皆因京東向來主打中高端市場,銷售相對高價的品牌及貨色,並標榜優質的物流及售後服務,若按照2018年之前的「消費升級」趨勢,京東可望成為最大贏家。可惜事與願違,內地市場自2018年後上演「消費降級」,消費者追求「平替」(平價替代品)貨色,比以往更加注重節省一個幾毫錢,故此以「平」取勝的拼多多強勢崛起;同一時間,在「直播帶貨」潮流下,抖音電商亦異軍突起。
相比之下,京東的中高端定位顯得孤芳自賞,亦很難自降身價跟拼多多「鬥平鬥賤」。再者,該公司並不具備娛樂DNA,在「直播帶貨」戰場沒條件跟抖音比併。在此形勢下,難怪京東會丟掉「二哥」席位,先後被拼多多和抖音超越,兼且很難找到出路。
正因如此,京東老闆劉強東把國際市場視為該集團的增長希望,揚言要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而本港市場正是京東「走出去」關鍵一步。由此亦能解釋,該集團為何斥重金在香港鋪天蓋地大賣廣告,貌似勢在必得、不容有失。
HKTV有機會賣盤或引入戰投
無論如何,鑑於京東和HKTV體積懸殊,前者倘決意「鬥燒錢」,後者勢必很難捱。但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HKTV背城借一,若想抵抗「進擊的巨人」,其中一招可能是跟阿里、拼多多、抖音等「京東的敵人」合作。
實際上,香港作為細小而開放的自由市場,HKTV雖然是本地網購一哥,其地位其實從來難言穩固,隨時都面對外敵進侵。值得留意,HKTV去年7月斥2.2億元回購1億股股份,讓以王維基為首的一致行動人持股量由約46%增至約52%。其後,HKTV上周又宣派38港仙特別股息,相當於27厘股息率。部分小股東早已猜測,王維基先後「收乾」HKTV的股本及現金,可能為下一步戰略行動鋪路,包括有機會賣盤或引入戰略投資者。
若在兩三年之前,沒有太多人會相信HKTV可能賣盤予中資或者引入中資股東,皆因該平台一大客源為「舊香港人」,貿然「變色」恐如自毀長城。不過,Deliveroo前車可鑑,袋鼠雖然聘請了林海峰、黃秋生等「貼地」的藝人擔任代言人,同樣瞄準「舊香港人」客源,可是事實證明,面對「現兜兜」補貼,消費者最終往往「本斥但大」(本想大聲斥責,但吸引力實在太大)。王維基其實也是「香港仔精神」代表人物,最重要是講求實際,if you can't beat them,或許倒不如join them?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