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 - 信報
中國周五(21日)通過嫦娥六號採回月背土壤樣本的研究有重大突破,科學家從岩石微粒結構分析,確定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蹟、南極─艾特肯盆地(SPA盆地)於42.5億年前形成,為太陽系早期大型撞擊歷史提供了初始錨點(定位),對理解月球以至太陽系早期演化有重大科學意義,相關成果刊登於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
據央視報道,SPA盆地形成時間可作為校準太陽系撞擊史的黃金參照,為火星、水星等行星撞擊坑建立統一年齡標尺。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意帶領的研究團隊,從5克月壤中選出1600餘顆小於200微米的岩屑,挑出20顆具代表性的蘇長質岩粒,再通過1至5微米顆粒的含鋯礦物,展開鉛同位素定年分析,發現礦物粒度和結構,以及微量元素呈現明顯演化趨勢,表明它們來自同一個撞擊岩漿池不同層位分離結晶的產物。
這個發現證明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約3.2億年,在一次大型撞擊事件後形成月球最大的撞擊遺址SPA盆地,為月球撞擊坑統計定年法提供初始定位。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