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發達無僥幸,李兆基四個巨富特質 - 林護仁

2025年3月22日 - 信報

恒地創辦人、「四叔」李兆基3月17日逝世,享壽97歲,坊間已有不少報道及文章介紹這位超級富豪的生平。筆者擬根據與「四叔」的幾次有限接觸,以及他生前接受的媒體專訪,還有《李兆基博士傳記》、《香港地產業百年》、《香港華人家族企業個案研究》等商業著作,綜合剖析他如何能成為身家超過2000億元的巨富。簡單來說,李兆基創造巨額財富的背後,存在「家族背景」、「熱愛賺錢」、「善用人脈」、「把握時勢」等四大主要因素。

首先,如同鄭裕彤、李嘉誠、郭得勝等其他同代富豪,李兆基雖然普遍被視為「富一代」,其出身卻非真的「一窮二白」,相反家境頗為殷實,來自順德的金舖世家。李兆基於1928年在家鄉出生之前,其父親李介甫已在當地經營「天寶榮金舖」和「永生銀號」,從事黃金、存貸、滙兌、外幣買賣等業務。因此,李兆基自年幼時便接觸家族生意,早於12歲就學滿師成為掌櫃,自15歲起更能獨自營運一家店舖。

無時無刻想着賺錢

及至20歲那年,父親給予李兆基1000元資本,讓他把家族業務擴展到香港,最初在上環文咸東街的幾間銀號掛單,買賣外滙和黃金。換言之,李兆基的商業世家背景,以及父親提供的第一筆資金,對其「起跑線」有着莫大裨益。

當然,李兆基初出道時頂多算是略具資本,他後來能夠晉身超級巨富,最主要還是靠自己。「四叔」生前好友羅德丞(1935-2006年)曾經提及,某次有人向李兆基請教怎樣才可發達,「四叔」回答:「想發達?好容易啫!只要你每朝由瞓醒一刻開始,個腦不停諗住『點樣可以發達,點樣可以發達』,唔駛好耐,你就會發達啦!」對方再問:「咁咪好容易會癡線?」李兆基壓低聲音答道:「係呀,你睇吓我就知啦!」

上述故事雖屬趣聞,但至少有七分符合事實。李兆基真的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想着賺錢,雖然他早已非常有錢,腦海中仍不停思考「怎樣賺更多的錢」。「四叔」長年隨身帶着一本記事簿,每想到一個賺錢點子便寫下來,立刻命下屬研究,之後他又會隨時翻看記事簿及作出跟進。如此這般,只要他每一百個點子裏面有幾個奏效,其財富便很難不持續進賬。可以說,相比起吃喝玩樂等人生享受,「賺錢」本身才是李兆基的最大興趣,這也是很多超級富豪的共通點。

「四叔」的第三項特質是「善用人脈」。話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本港通脹飆升,年約30歲的李兆基眼見銀紙不斷貶值,認為「磚頭」物業才是最佳的抗通脹投資,遂萌生進軍房地產行業的念頭。當時他經常在中環夏蕙餐廳「收風」廣結人脈,結識了郭得勝、馮景禧、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郭錦濤等好友,眾人合資創辦永業企業公司經營房地產生意。

廣結商業人脈  先後成功收購

後於1963年,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三人合夥另創新鴻基企業,李氏在「三劍俠」當中年紀最小(較郭得勝年輕17歲),姿態一直保持謙卑,往往站於兩人身後,從兩位前輩身上學到不少生意功夫。及至1973年李兆基自立門戶創辦恒地後,與郭、馮兩個家族仍長期維持友好關係,不時合作投資。

李兆基廣結善緣,亦有助他先後收購中華煤氣和美麗華,事關他與煤氣原主席利銘澤及美麗華創辦人楊志雲均非常友好。尤其是「四叔」承諾不會把美麗華「拆骨」,讓其擊退李嘉誠和中信泰富榮智健,成功從楊氏後人手上獲得美麗華控股權;後來他一直堅守諾言,成為商場上一段佳話。

此外,李兆基不只擅長結交商業夥伴,還以善待下屬著稱。其伙記幾乎眾口同聲盛讚這位老闆非常和氣及有耐心,更說從未見過他發脾氣鬧人。即使下屬偶爾表現未如理想,李兆基也不會嚴辭斥責,最多「拍住膊頭、笑笑口」鼓勵對方「下次做好啲」。因此,恒基能夠留住人才,很多老臣子心甘情願長期為「四叔」効力。

懂得把握時勢  耐心吸納土儲

最後,李兆基無疑受惠於本港地產業興旺,不過「時勢造英雄」之餘,英雄也必須「把握時勢」才可勝人一籌。李兆基經營地產生意有兩大特色,首先是他覷準本港土地稀缺、小家庭成為主流,故恒地的樓盤往往主打小戶型,提供大多數家庭能夠負擔的細單位,以沙田第一城、河畔花園、堅尼地城嘉輝花園、大角咀富多來新邨等為代表。

其次,在吸納土地儲備方面,李兆基可謂獨樹一幟,除了直接購入官地發展,他還熱中於在新界收購農地、透過Letter B(乙種換地權益書)與政府換地,以及慢慢收購舊樓權益以作重建,有時候要用上十數年才能收集足夠業權,反映「四叔」極具耐性。這亦讓恒地能以較低成本建立龐大土儲,有利於長線穩健發展,再加上相對保守審慎的財務取態,即使遇上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也能安渡逆境,甚至趁機逆勢擴張。

斯人已逝,李兆基的傳奇可說與香港一個黃金時代同步上演,他成為超級巨富的背後有着獨特因素,足證「發達無僥幸」。其成功及創富之道不只具有歷史意義,還值得後人借鑑參詳,本港各家大學商學院不妨進一步研究總結「四叔經驗」。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