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微軟首創拓撲量子QPU,構建百萬位元,數年內落地商用

2025年2月20日 - 信報

微軟(Microsoft)在量子運算取得重大突破,發明全球首款拓撲核心架構的量子處理器(QPU)Majorana 1。當中利用突破性材料「拓撲導體」(Topoconductor)控制「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Particles),在固體、液體或氣體以外實現一種新物質狀態──拓撲狀態(Topological State)。

微軟目標數年內構建商用量子電腦,輕鬆部署在旗下Azure數據中心,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

成功控制天使粒子免受干擾

量子世界依照量子力學定律運轉,跟支配現實世界的物理定律不同,這些粒子被稱為量子位元(Qubits),類似電腦現時使用的位元(即1及0)。微軟Majorana 1晶片內建8個「拓撲量子位元」架構,以鋁納米線連接並形成一個H,每個H有4個可控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藉此構成一個量子位元。

這些H能夠像瓷磚一樣連接起來,日後有望把100萬個量子位元,濃縮至手掌大小的晶片上。如果要打造「拓撲導體」,必須開發全新材料組合。微軟設計Majorana 1量子晶片時,選用砷化銦(Indium Arsenide)及鋁金屬(Aluminum),大部分構造從原子尺寸,逐粒設計及生產出來。

今次採用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即是俗稱的「天使粒子」,一直從未被看見或製造出來,甚至在大自然並不存在,只能透過磁場及超導體誘導。微軟不僅創建馬約拉納費米子,幫助保護量子資訊免受隨機干擾,更可以藉微波可靠地測量資訊。

微軟研究員納亞克博士(Chetan Nayak)形容,做法恍如在量子時代發明電晶體。談到研發過程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正確地堆疊材料,令物質產生拓撲狀態。

須溫度磁場電子密度配合

事實上,每一個拓撲量子位元,本身設有三層結構,最上層為零電阻的超導體(Superconductor),中間則為拓撲導體,下層為精準控制電子密度的半導體(Semiconductor),三者均需要極冷的溫度、磁場及電子密度配合。

微軟今次達成多項技術成就,晶片硬件設計更緊湊,有望擴展多個量子位元。運算速度不但更快,同時融入抗錯誤功能,有效抵抗環境干擾。透過電壓脈衝新測量方法,以數碼控制簡化運算流程,做法如輕按電燈開關。微軟除了自行生產量子硬件,亦夥拍當地量子運算初創Quantinuum及Atom Computing,共同推進量子技術發展。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讓微軟列入US2QC計劃考慮名單,加速商業量子系統開發步伐。

商業與社會應用方面,新技術適用於糧食生產、醫療保健、產品開發等範疇,工程師、科學家及企業毋須反覆試驗,實現「首次即完美」的產品設計。同時可應用於材料科學,研發自行修復損傷的材料,例如修補橋樑或飛機部件的裂縫、破裂的手機屏幕,或刮傷的車門。結合人工智能(AI)與量子運算,有助尋找新一代催化劑,把微塑膠污染物分解成有價值的副產品,甚或開發出無毒的替代品。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