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 信報
上文提到,鼻敏感治療需要根據不同體質,採取針對性方法。乾燥性鼻敏感和濕性鼻敏感病因和治療方向截然不同,因此,正確辨別體質是治療關鍵。
乾者潤之
乾燥性鼻敏感常見鼻咽乾燥、分泌物濃稠量少、鼻癢、噴嚏頻繁等症狀。這種體質的患者,還有兩個特點可以自測:舌頭顏色鮮紅,以及不耐煎炸燥熱食物而容易口舌乾燥發炎。
由於肝血不足、肺陰虛弱,體內津液虧損,導致呼吸道對外界刺激過於敏感。要減輕過敏,就要用「養肝」、「潤肺」、「補脾胃」之法:讓肝有足夠血液滋養,讓肺得到滋潤,讓脾胃功能足夠壯實。脾胃是肺部的氣血來源,和肝臟的關係則像搖搖板的兩端:肝臟如果太乾燥,會抑制了脾胃功能。如果脾胃過多積滯,又會引致肝功能轉弱。脾胃得以改善,就能充當橋樑,滋養肝肺。
日常保養
養肝之藥是具有補肝和滋潤雙重功效的中藥,當歸、白芍、阿膠、桑椹都屬於此類。潤肺藥不乏選擇,沙參、玉竹、百合皆屬於這類。補脾胃時,要選擇溫和不燥熱中藥,例如淮山、蓮子就符合這些特質。
日常生活中,就有一種食療非常適合這類患者:清補涼。清補涼中既有滋養肺臟的沙參、玉竹、百合,又有滋養脾胃的淮山、蓮子。體質乾燥的鼻敏感患者,不妨以此為食療。
津液虧損是耗損多於補充的結果。因此,讓津液「止蝕」十分重要。熬夜會消耗肝血,加重肝陰不足問題。我們日間如過度用腦或眼睛,也會加快肝血耗損,津液不足者就要多加留意。反過來說,這類人就不太適合經常焗桑拿,或常做高溫瑜伽,以免過度出汗而加重虛損。
秋冬氣候乾燥,對體質乾燥者影響較大。遇上秋冬乾燥不適時,可在室內放置加濕器,注入蒸餾水作霧化吸入,這樣口鼻乾燥的過敏就可得以紓緩。
善用穴位
經常鼻咽乾燥,還可多按兩個滋養身體的穴位:位於手肘部內側的尺澤穴,以及位於足踝部內側的太溪穴。尺澤穴屬肺經穴位,有滋養肺臟效果。太溪穴是腎經穴位,有養腎潤燥之效。篇幅所限,濕性鼻敏感的治療和護理,留待下回分解。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