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星期六

國產客機需突破碳纖技術瓶頸 - 尹德政

2025年1月4日 - 信報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C919客機,雖然仍未取得國際認證,但在內地執行飛行任務已累積相當成績,最近更登陸本港,由東航營運上海至香港的「滬港快線」定期航班,不過,C919未來仍要克服甚多關卡,才能真正打開國際航空市場。這些關卡有科技上的、有維修支援的,亦涉國際政治,可說是漫漫長路。

輕身耐高溫  用於航天領域

現代航空業發展迅速,背後除了航天電子外,還有賴新材料科學支持,最具代表性是碳纖維應用。碳纖維由聚丙烯腈(或瀝青、粘膠)經過高溫分解,在超過攝氏1000度高溫的惰性氣體下碳化製成,是一種含碳量高達90%的無機高分子纖維。

碳纖不單輕身,物理性能亦強,不僅耐摩擦及耐高溫,同時具低熱膨脹性,還能有效抵禦化學腐蝕。碳纖直徑通常只有5到10微米(µm),只是一條頭髮絲直徑的十到十二分之一,卻比鋁合金強度高超過4倍,由於碳纖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兼可加工性,加工後強度更高,因此用於航空航天、風電、壓力容器及體育運動產品。

整體上,碳纖分為大絲束碳纖(每束約5萬條碳纖維)及小絲束碳纖(通常每束不超過2.4萬條),其中後者性能較佳,原因是純度要求比大絲束高,更嚴格控制雜質含量,拉伸強度達3500至7000MPA,主要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領域,但其製造過程複雜,加上用於航空航天領域需經過嚴格及漫長的認證,因此售價較貴。

大絲束碳纖純度要求比小絲束碳纖一般較低,物理性能亦較遜色,拉伸強度只是3500至5000MPA,最大優勢是製作成本僅小絲束碳纖維的兩成,因此主要用於風電、壓力容器、汽車工業等等。

航天業早期引入碳纖僅限用於非承力零件,隨着技術提升,利用碳纖複合材料佔比逐漸增加。

例如美國波音最早應用在747客機碳纖佔比只是1%【表】,但到2000年波音787客機,碳纖複合材料用量便大幅提升,佔比更高達50%,相當於每架波音787客機使用量達35噸。

歐洲飛機生產商空中巴士亦不怠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亦把碳纖材料引入A320系列飛機,佔比已經達到10%,到2000年A380飛機使用碳纖佔比達25%。至2013年更進一步,在A350長程寬體客機之中,利用碳纖材料用量佔比提高到52%。

C919碳纖比例低於波音空巴客機

至於國產C919,大部分結構以鋁合金打造,佔總淨重的65%,碳纖複合材料佔全飛機比例只有11.5%,明顯比波音及空中巴士最新一代的客機低。不過,生產商中國商飛正努力追落後,據報正在研發、提供280到400個座位的國產長程客機C929,航程高達12000公里(即能勝任香港直飛至倫敦距離),當中碳纖維複合材料將超過50%,力追國際同業水平。

不過,飛機用的碳纖維為T800強度以上,主要原料由小絲束碳纖維造成,小絲束碳纖生產商分別為日本東麗(Toray Industries)、帝人(Teijin)、美國Hexcel生產,內地產能以中復神鷹(688295.SH)和光威復材(300699.SZ)為主,但中國小絲束碳纖維生產技術有限,因此無法批量供應T800強度以上的小絲束碳纖維。

整體來講,小絲束碳纖維生產問題將窒礙國產客機出海策略,要待此瓶頸問題解決,配合一旦獲得歐盟認證,國產客機才有望真正的進佔國際市場。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