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 - 信報
這個星期,內地有兩個經濟學家的演講被廣泛流傳,一位我覺得觀點可圈可點,有點販賣焦慮的感覺,本質上就是賣課,而且觀點偏頗,比如說理解年輕人的躺平,年輕人如果買樓就是失去30年還是40年;而你如果賣樓你就是既得利益群體,犧牲了年輕人的青春。為何說是偏頗?第一,年輕人是隨便可以躺平的嗎?如果沒有他們70、80後的父母財力支持,而他們的父母不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最大受益者,所以有什麼公不公平?第二,每個年代都有贏家和輸家,尤其是中國這種社會,千年以來就是盛衰迴圈,難道輪到你進入衰退迴圈,成為輸家,就只能認命,躺平或者自我消失嗎?天助自助者。這種言論事實上是販賣焦慮。
另外一位就是實打實的頂級經濟學家,兼具備深刻嚴謹的研究投入,也有資料支援,那就是高善文博士的論點。「高博」成名很早,小金人20年前已經常借鑑高博的觀點和資料,獲益良多。這次他說是對2025年中國經濟的展望,觀點大體有四點:
一、中國經濟減速更多來自周期壓力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一直在推進過程中。不同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感受並不相同,經濟增長模式開始逐步擺脫依靠債務、依靠基建和房地產驅動,轉向更多的依賴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在轉型背景下,經濟總量增長速度放慢,也被認為是轉型的代價。
拆解資料後,高博認為:中性行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不是增長的煩惱,不是轉型的代價,而更多反映了經濟周期力量急速的下滑。
二、周期壓力來源是消費增長疲弱信心缺乏
疫情以後,一個省的消費增長和人口的老化程度之間有了緊密聯繫:省人口愈年輕,消費增長愈慢;省人口結構愈老,消費增長愈快。
市場參與者歸納出三句話:疫情以後,在中國社會上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青年人和生無可戀的中年人。對於老年人而言,未來預期的退休金是可以按時足額發放,退休金每年有穩定增長;而年輕人最大衝擊之一是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大幅下修,連增長的確定性亦要下修。年輕人消費活動受到抑制,購房意願尤其受影響,進而造成了進一步的經濟困難。
三、資料差異,經濟增速約每年進行3個百分點的下修
把這一對比與物價的對比、就業的對比、GDP細項資料的對比合併在一起,我們傾向認為,在疫情、房地產泡沫破滅這幾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速每一年平均可能高估了3個百分點;過去幾年,累計經濟總量的高估也許有10個百分點。這水平的高估,與城鎮就業累計所損失的4700萬人,佔到城鎮就業總人口比重約10%是接近的。
如果我們把經濟增速進行3個百分點的下修,那麼,經濟增速與核心通脹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完全正常;經濟增速與就業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完全正常;經濟增速與它的細項資料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完全正常。
四、2025年可能是很重要的轉捩點,也許2030年前後才能回到正常的增長區間
第一個事實是,泡沫破滅以後,經濟增速要回到之前的正常水平,平均大概需8至9年。第二,泡沫破滅以後,總需求大幅度萎縮,政府大量地救助,在這個條件下,產出的絕對水平,回到泡沫爆破之前,也要3至4年的時間。換句話說,泡沫破滅3到4年後,經濟開始恢復增長;但這個是非常弱的增長;8、9年以後,經濟才能完全吸收泡沫破滅的影響,回到泡沫破滅前相對更正常的增長。
如果以這樣的模式為基礎,那麼,中國的經濟增長要完全回到泡沫破滅之前的正常水平,顯然還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等待。經濟要回到後泡沫時代一個正常的、比較弱的增長,在積極干預條件下,也需要3到4年。合併這些因素,2025年很可能就是轉捩點;如果以一般的模式來看,對中國來講,也許要到2030年前後,才能回到正常的增長區間。
經濟復元大概需10年
現在說中國經濟很差,甚至萬劫不復,事實上都不新鮮。小金人每天都被這種資訊包圍,所以對這兩位的言論倒不覺得稀奇。確實中國現在就是很困難,多久可以復元我也不知道,頭頭尾尾10年應該需要的吧?畢竟中國已經高速增長了接近40年。覺得中國經濟面對百年未遇大變局,現在大部分內心也不會不同意,也明白這是中國邁向真正強國必須的磨煉。
面對高博真誠而相對悲觀論點,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其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能被這樣方式傳播,不奇怪嗎?真的不讓你說的東西,就不會這麼大規模傳播,例如封號刪帖、微信號禁言。這說明這些輿論都是在默許下散播的,表達着某種意志和方向。
如果不理解的話,時間撥回兩年前。兩年前,疫情大放開前一個月,網上突然間都是支持放開、必須放開的聲音。你以為聲音突然出來的嗎?不是的,之前這些發抖音都會被限流。又或者回到7月到9月,當時市場突然多了很多股災崩潰的言論,然後發生了什麼?
在明年3月兩會以前,是不是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東西?中國講究的是物極必反。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