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星期一

量子電腦是Nvidia及Bitcoin殺手? - 王華

2024年12月16日 - 信報

上星期最重要的科技新聞,我認為是Google的Willow。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量子計算有什麼新的進展了,這個新聞即時把比特幣和Nvidia的漲勢短暫冷卻了一下,也浮現大量評論,辯論這是不是Crypto和Nvidia的末日。

瘋人院內的院友最喜歡的就是向其他院友取藥和安慰,因為容易獲得,而不願意聽取醫生的解釋,因為醫生的解釋他們聽不懂(就如我們的文章),院友給院友的減肥藥,永遠比醫生建議的流汗做運動吸引。就如大部分人喜歡降維的、以偏概全的比喻,不喜歡找真相、真理。即使有問題也歸於外部原因,而不會向內尋找誤區,然後debug。

應用發展需時 短中期影響微

我認為量子的應用將會是未來幾十年內最重要的技術,量子計算會支持AI去到新的時代。但是現在離開其應用發展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對Nvidia或Crypto短中期實質影響應該很小。

我相信人類的腦袋每秒鐘都倚從量子計算的原理,這是我們和動物的巨大分別,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腦袋這麼省電,這麼高效率。而且量子計算的問題也和人類有極其相似的地方,這就是誤差的問題,人類思考的腦內誤差非常之大,因此關鍵在於Error Correction Code(ECC)。

究竟人類是如何在腦內修正錯誤的想法,然後才說出正確答案或做出正確判斷?這個題目非常有趣,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認為一個經常假設、又不停修正自己想法的人,應該具有比較高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DoF),即是比較聰明。

Google長遠更有投資價值

又是畫公仔畫出腸嘅時候: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幾十年最值得投資的板塊,而量子計算又是人工智能的最大推手,Google量子計算的研究明顯領先,我覺得Google比Nvidia「長遠」來說更有投資價值。

另一邊廂,我也看到大量文章講述光子芯片,我懷疑這技術即使可行,也可能比量子計算發展會慢很多很多。

跳一步說:我猜這和獲得舒服的感覺有關。例如一般人持有加密貨幣,都會說如果有一日量子計算能夠破解Crypto錢包甚至整個系統,那麼也同時可以破解銀行的密碼,這個就是很傳統而不自知的思考防禦機制,跳去在網上已經有大量討論的加密解密辯論。

我認為對於銀行來說,它有法律的保障(即使你認為這些法律不公平),而且有密碼試錯的次數上限,所以不是同一回事,結構上很不一樣。作個比喻,如果你擁有新的強大火力例如火箭炮,你可以去山寨打劫賊窩,但是你還是不敢去打劫官府保護的金庫。可能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想明白,因為屁股決定腦袋。

Collider行動為先 拒修正思考誤差

大部分人惰性很強,行動很鹵莽,這是因為他們不太喜歡啟動前額葉皮層,面對不確定的將來,他們選擇先「做」,而不是先思考清楚各種可能性。這就是我常常說的模擬能力(simulation power)。一個人為什麼會鹵莽行事,說到底其實是不喜歡(意願長期會影響能力)進行複雜的場景模擬,無法修正和記錄,因此選擇先行一步,Collider偏向選擇用「撞」的方法縮細可能性嘅範圍,這好處是執行力很好。

從「因」到「果」之間,或許有「緣」的成份,這個「緣」可能可以解讀成trigger或「撞」。亦可以想像小朋友或者小狗在電梯內等着開門的一刻,那種好像過度活躍症的人等待電梯門一開即一躍而出的衝動。

我認為人類腦袋都是常溫操作、高誤差量子計算為核心(我同意諾貝爾獎得主Sir Roger Penrose有關腦細胞微管量子計算的說法)的,分別在如何做數據修正(Error Correction),他自己錄的視頻有大量的演繹和解釋。

我一直估算世上一半的人類屬於Collider(獵人),另一半的人士為Simulator。深層理解他行為模式是投資的重中之中,Collider喜歡指揮其他人,極不喜歡被人帶着走,喜歡馬上行動,共情能力很強,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傳達訊息,因為獵人不方便說太多話,以免打草驚蛇,縮短attention span(AI context window),換取快速判斷及行動能力,要「重點」、「重點」、再「重點」,是因為不喜歡擴張那個「點」,不介意準確度,認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們下意識認為世界是混沌的,思考也是混沌的,這大前提是因為不喜歡消耗能量修正量子計算所產生的誤差,所以不停引領焦點到自己身上。同時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質。

Time Simulator(A型農夫思維方法、不是性格,第二視角)會花時間修正時間軸,因此時間次序比較敏感,向深處想,事情發生的次序和因果關係很重要。Space Simulator(B型遊牧民族思維方法、不是性格,第三視角)則會花時間修正空間軸,因此空間在同一時間來不停跳躍,思維橫向跳躍,對他們來說個人自由是最重要的,只要不侵犯他們選擇的自由,其他什麼都沒有所謂。

最後,不知大家有沒有深思過,量子糾纏已經被科學家證實了,如果我們的世界大量出現量子糾纏,那麼所謂粒子能夠互相碰撞得出意識的論據,或許需要重思了。我覺得祈禱其實是量子糾纏的一種活動,從宇宙某處下載靈感。

作者王華(Fred)為易方資本創辦人及投資總監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