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 信報
隨着金磚國家(BRICS)組織的成立和擴充,以及2024年10月份該組織在俄羅斯喀山高峰會議上作出關於跨境支付的決定,引起不少關於「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的討論。該組織決定鼓勵成員國之間進一步使用本地貨幣進行跨境支付,並成立專責小組推動合作事宜。
美元在現代世界金融體系中佔據支配(dominant;統治)地位,為美國帶來不少好處,所以任何威脅美元霸權的舉措,都不免觸動他們的神經。2024年12月1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在他創辦的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留言,威脅金磚國家不得創造一個新的金磚貨幣,或者支持另一種貨幣替代他口中「偉大的美元」,否則將面臨100%關稅,休想對美國出口。特朗普在9月4日於競選期間已經就維護美元霸權作出過類似的威脅。特朗普的態度是他國使用美元,不再是基於美元本身的吸引力,而是他們的強制性責任!
美國著名政經智囊機構Atlantic Council對美元霸主地位可能受威脅的重視,不亞於特朗普。該機構旗下的「地緣經濟中心」在2023年12月12日就出台了一個叫「美元統治地位監察站」(Dollar Dominance Monitor)的網站(www.atlanticcouncil.org/programs/geoeconomics-center/dollar-dominance-monitor/),旨在分析美元現在為何是具統治地位的儲備貨幣、追蹤中國創造另一個供人選擇的金融基礎設施的指標並予以公布,以及創造一個新穎框架和數據用作評估世界主要貨幣的強弱優劣。這個網站對於金磚組織的動向和影響當然非常留意,提供了有用的相關資料和分析。比方說,關於廣受注意的BRICS Pay支付系統,相關文章指出系統開發還是剛起步,離實際應用還遠呢。
「去美元化」是什麼意思?網上的主要定義是減少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商品定價、國際交易支付、央行、企業和個人金融資產投資等)的依賴。減少使用美元,對個別國家可能是一個必須達致的政治及經濟目標,但在可見的將來在全球範圍之內減少使用美元的總額是相當不容易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的經濟體積龐大,不會突然縮小,更有可能的是它還會繼續增長。即使美國經濟體積不再是全球第一,人民幣和歐羅成功提升它們在國際市場中的佔有率,但只要全球經濟持續擴張,對包括美元在內的國際及儲備貨幣的總需求水漲船高,那全球使用美元的總量依然有上升的空間,而且機會不小。
「不合理的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是法國前總統德斯坦(Valery d'Estaing)在1965年任戴高樂總統的財政部長時首先提出的不滿和指控。二戰後由美國主導創立的國際貨幣體系給予美元特殊地位(金元制度)和霸權,令美國享受特權和重大好處,戴高樂極其不滿【註1】。他的財長德斯坦首次採用這個詞語批評美元,後來成為國際貨幣領域的經典詞彙。事實上,不同時代都有對美元霸權的責難,儘管具體內容並不相同。近年媒體有文章宣稱世界「苦美元久矣」【註2】,也有說美元霸權引起憤怒和哀鳴【註3】。
美元霸權為美國帶來「不合理的特權」,包括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鈔票(用作支付進口的商品或者用作對外投資)所獲取的鑄幣稅(seigniorage)。2010年第四季美國境外流通美元鈔票的總存量為5000萬億美元,到2022年總存量增加至一萬億美元,今天的存量更高,大概是1.2萬億美元;而美元境外流通量佔美元鈔票總發行量的比例則從2010年的45%微升至2022年的50%。但更重要的是美國國際借貸(用作消費、支付軍費和對外投資等)的利息超低。它長期以超低利息發債支付大額國際收支赤字,享受超乎美國本地生產總值所能提供的生活水平。2023年該國的貿易經常賬赤字大概是一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國民生產總值3%,也比美國當年國防總預算還多;貿易赤字最高時在2005年曾達國民生產總值6.4%!
美元霸權對其他國家造成的禍害包括它可能透過通貨膨脹的手法令手持美元債券的外國人(包括以美國國債作為外滙儲備的外國中央銀行)美元資產實際貶值、在調整美元貨幣供應和利率政策時對他國經濟造成傷害、透過實際控制美元國際支付體系當中的SWIFT訊息傳遞系統對他國進行金融封鎖和打擊等。
有意見認為美國既然從其美元霸權獲益良多,那它就有責任在制定貨幣政策時照顧他國的利益(籠統地稱為「考慮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吧),但美國從來都不認為它有任何責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在1971年8月份宣布外國政府不能再把美元兌換成黃金,令1944年版的Bretton Woods國際貨幣制度壽終正寢。同年年底美國財政部長康納利(John Connally)在羅馬的G10會議【註4】上說了一句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它是你們的問題」(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it is your problem.)。他口中的「你們」不單止是歐洲,而且是美國以外的全世界,表示美國的貨幣政策不會考慮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者、國際貨幣金融歷史專家Kenneth Rogoff在2025年4月份將出版的專著的書名正是Our Currency, Your Problem,鮮活地突出美國與其他國家在美元霸權問題上的矛盾。
唯人民幣有力挑戰地位
與大部分美國國際貨幣金融學者(例如柏克萊加州大學的Barry Eichengreen及康奈爾大學的Eswar Prasad)相比,Rogoff教授對於美元繼續保持統治地位的前景沒那麼樂觀。他在2021年的一篇短評中指出,美國政策制定者和很多經濟學者盲目相信世界投資者對美債有無限的胃口,但中國滙率制度的現代化可能會給美元沉痛的打擊。所以,我對他即將出版的專著翹首以待,學習了解他對美元霸權和國際貨幣金融制度演化的觀點。
至於特朗普所擔心的「金磚貨幣」,大概率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所以毋須浪費筆墨。他擔心金磚國家「支持另一種貨幣替代偉大的美元」,這個貨幣只能是人民幣,不可能是歐羅,因為歐洲在美國面前沒有真正的主權(部分歐洲國家有大量美軍駐紮的基地),而內部也沒有一個能夠全權處理歐羅以及歐債(有別於歐洲個別國家的債券)事宜的權力機構,及時應對貨幣危機。事實上,即使現在歐羅的國際化程度高出人民幣,美國的國際貨幣金融學者都是以人民幣為美元的假想競爭對手,即使他們大部分都認為真正的競爭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事情。所以,談美元霸權就必然會談到人民幣國際化。
2019年3月23日(也就是時任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表達對於給美國巨大借貸遭受損失的擔憂後十天),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文章《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英文版在國際清算銀行的期刊BIS Review(41/2009)上刊登)。周以凱恩斯1944年提議一個使用新創立的國際儲備貨幣bancor的國際清算聯盟作為改革現代國際貨幣體系的目標,倡議以廣泛應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俗稱「紙黃金」)作為具體手段,「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鈎、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
周小川文章發表後相關部門快速否認他的建議代表中國政府的立場。顯然,當年中國政府不想外界誤會它要挑戰美元霸權(那可是美國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論者認為美元霸權與美國軍事霸權同樣重要,互為表裏,有學者甚至建立數學模型作為分析框架)。即使是今天,中國也沒有能力有效挑戰美元。所以,少談「去美元化」是明智的。
嶺南大學前校長及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前院長
註1:戴高樂後來決定把法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換成黃金,連同一直以來積累並寄存在美國的黃金一起運回巴黎,以實際行動對抗美元霸權,避免被動地貸款予美國,間接支付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軍費。這個決定令法國避過1971年尼克遜總統把美元與黃金脫鈎(史稱「尼克遜衝擊」(Nixon shock))並貶值的損失。
註2:見歐陽曉紅〈「去美元化」的AB面〉,2023年4月6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414298024658793&wfr=spider&for=pc)
註3:「世界經濟論壇」最近有文章說一些中央銀行家和金融決策者對於強勢的美元導致他們國家物價飛漲非常憤慨。還有,地緣政治圈子裏的世界領袖也哀嘆美國透過美元進行長臂干涉和打擊(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4/07/king-dollar-dethroned-usd-dominance-geoeconomic-fragmentation/)。
註4:所謂G10,事實上是G7加上比利時、荷蘭、瑞典和瑞士的11個國家。該組織的主要關注是金融問題。該次會議乃是面對「尼克遜衝擊」而召開的第三次會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